34年調查研究社會變遷 婚姻生育議題變化差距驚人
新網記者歸鴻亭台北特稿
2019/1/23 下午 03:57:52 / 兩性關係
多年來台灣面臨少子化、結婚率低落、離婚率上升的問題,政府推出不少補助措施想要補救,但研究指出,青年低薪也是影響婚姻的一大因素;月薪3萬元以下低薪族中,男性比女性更被排除在婚姻市場外,未婚率、離婚率都偏高;此外,現代人觀念轉變,婚後傾向另覓新居、不與長輩同住,可能會因買不起房,進而延遲結婚時機點。
|
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傅仰止說明「臺灣社會變遷基本調查計畫」34年來的變化。(歸鴻亭攝影) |
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傅仰止表示,科技部自1984年推動「臺灣社會變遷基本調查計畫」,5年一期,歷經34年的調查研究,目前已是第7期,成功完成訪問樣本人數累積達12萬5千多人,已成為全世界總樣本數最大的綜合社會調查之一。這項調查計畫訪問主題蓋家庭、教育、社會階層與社會流動、政治文化、傳播、文化價值、宗教、人際關係及社會網絡等多面向,期盼透過分析台灣民眾行為、態度與價值觀,呈現台灣長期社會變遷趨勢,例如以生兒育女意向調查、受教育程度、薪資與婚姻情況等多項分析,來解構現代人的婚姻狀態與成家態度。
調查顯示,女性受教育程度成長飛快,現在大學中,有過半、55%的學生為女性,比男性高出10個百分點。從1990年到2015年間認為婚後應與公婆同住的比率,從54.6%下滑到27%;偏好另覓新居的人數則從30.4%提高到48.2%。在1984年,約有55%的人不認可夫妻因不合離婚,到2015年情況相反,已有61%的人覺得「夫妻不合而離婚」沒有錯。
|
傅仰止介紹這項調查計畫訪問主題蓋家庭、教育、社會階層與社會流動、政治文化、傳播、文化價值、宗教、人際關係及社會網絡等多面向。(歸鴻亭攝影) |
中研院社會學研究所副研究員林宗弘指出,從1994年到2016年,不分性別,年齡層、教育程度,民眾依然贊同「為了傳宗接代,至少要生一個兒子」這樣的觀念,可能會為社會留下很多問題。
另外,過去社會賦予未婚女性「剩女」這樣負面的表述,實際上調查發現,男性不論未婚、還是離婚比例都比女性來得高;若特別探討月薪3萬元以下的族群,有48.39%的男性沒有結婚,比起低薪女性僅24.11%、占比不到3成沒結婚,差距更顯著。而房價越高、年輕人結婚率越低,綜合前述民眾對於婚後住家想像和貧富差距調查結果,大多數人希望結婚後可以另覓新居,但民眾的薪資不足以負擔房價之下,就會選擇更晚結婚,其中低薪男性又相對更被排除在婚姻外。他提到,顯然青年低薪也是影響婚姻和家庭狀態的重要因素,若政府不想辦法改善青年就業條件,就無法有效拉抬婚姻市場。
他說,台灣對於「男主外、女主內」或「同性婚姻」的接受度上,女性比男性更持開放態度,與世界各國相比較為保守,卻非墊底,日本與中國都落在台灣之後。
|
自左至右為科技部人文司司長鄭毓瑜、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傅仰止、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副研究員林宗弘。(歸鴻亭攝影) |
由國家科學委員會時代人文及社會科學發展處開始進行的這項「臺灣社會變遷基本調查計畫」,直到改制為科技部人文及社會科學研究發展司,在長達34年,定期在全臺灣透過戶籍資料執行抽樣調查,推論與分析臺灣民眾的行為、態度、價值觀,累積呈現臺灣社會長期變遷趨勢。本計畫由已故的國科會人文處處長華嚴教授,以及當時兼任國科會研究員的葉啟政教授共同創始推動,第1期計畫在1984至1985年進行,由國立臺灣大學心理學系及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研究員楊國樞教授主持。第2期從1990年開始,每期計畫5年,先後由瞿海源、章英華、張苙雲、傅仰止擔任主持人,至2017年為止,合計已完成60份主題問卷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