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翊工作室+"長路"首演 科技裝置結合情境舞蹈劇場
新網記者麻念台台北特稿
2019/2/16 下午 10:49:16 / 文化藝術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場館共同製作計畫」自2017年起啟動,首屆共製作品黃翊工作室+《長路》今日於國家戲劇院「世界首演」,給觀眾的感受有點在實驗劇場觀賞「黑盒子」等級的作品。
|
黃翊工作室+《長路》今日於國家戲劇院「世界首演」。(歸鴻亭攝影) |
臺北國家兩廳院、臺中國家歌劇院、高雄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3場館共同提供檔期、經費、國際連結等資源,作為創作後盾,催生這齣可以巡迴國內這北、中、南國家級劇院的作品,標榜提供完全開放的創作空間,讓藝術家全力揮灑,但這齣國內有史以來獲得最優厚條件的創作,舉著強調「科技」與「人文」的大纛,讓藝術界期望極高。但似乎讓觀眾有點不知道評審團經過3階段評審,從21件提案選出來的《長路》是如此感覺的作品。
這部所謂台灣專業人才原創新作《長路》,全部在舞台上的場景就是一個黃翊希望製作如唱針般的旋轉舞臺,一開場7位所謂的「舞者」似乎完全不需要跳舞,就是閑散走在緩慢轉動的9公尺圓盤上,慢慢脫掉衣服,然後躺在外緣,再陸續起來穿回衣服與鞋子,背景只有有點像是下雨打在屋簷的聲音其實是旋轉舞台轉動的聲響單調的持續著,就搞掉20分鐘。
|
《長路》或稱是情境式舞蹈劇場應該比較貼切。(歸鴻亭攝影) |
然後,1男1女在轉盤上踉蹌倒著走,時而「演出」跌倒畫面,勉強感覺並不是創作的而是取用拉威爾的鋼琴獨奏曲《悼念公主的帕凡舞曲》單調且重複的企圖詮釋人生經歷的漫漫長路,同樣看不出來編舞者讓舞台上的兩位念過北藝大舞蹈系所、跳過雲門2的「舞者」到底「跳」了甚麼,這樣就又過了20分鐘,全部作品已經過了3分之2。
最後的20分鐘比較有可看性,利用懸吊系統讓舞者身體可以傾斜行走與氣球鋪陳主角回憶兒時情景的意念,稍微將意識流的黑白默片式舞台添加一點點色彩,點出黃翊意圖讓觀眾意識循著歲月軌跡的生命流轉,整場60分鐘的所謂至少半數以上台灣專業人才參與的創作,就在沒有對白也算不上舞蹈更沒有寫實劇情,勉強稱為新潮跨界劇場的氛圍中落幕。
黃翊花費大成本設計的旋轉舞台,在國家戲劇院舞台上卻讓花高額票價買前面座位的觀眾根本無法看到轉盤上的年輪般刻痕,反而是坐在後半座位及樓上觀眾較能體會編舞者意圖傳遞的刻劃生命經驗與自我對話旅程的感受。
|
黃翊(右)與《長路》7位演員或稱舞者。(歸鴻亭攝影) |
被歸類為舞蹈作品但一點也沒有舞蹈興味的《長路》,與黃翊前兩齣機械手臂人機共舞《黃翊與庫卡》、巨大影子《地平面以下》比較,就是一段從實驗劇場到城市舞台,再踏入國家戲劇院,以科技與裝置藝術結合的成功進程,需要精確計算表演者與舞台機器的技術互動,他的作品中舞者大部分時間不是在跳舞,而是在注意走位只是作品中的棋子而不太算角色,或稱是情境式舞蹈劇場應該比較貼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