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加至最愛
檢視信箱
進入商場
前往藝坊
 
現在時間 現在時間

Hi, 您尚未登入喔! 會員 登入 註冊

略過巡覽連結

從撫慰亡靈成為特技表演 圓劇團"悲傷ㄟ曼波"演弄鐃


新網記者歸鴻亭台北特稿
2019/7/11 下午 08:36:17 / 文化藝術

 「弄鐃」是一項民間喪葬儀式裡的雜技性表演,為撫慰亡者及其在世的家屬,通常在亡者三七之際,請「師公」進行耍鐃鈸、火球等特技,並時而搭配詼諧即興的唸白演出,既為娛「靈」,也為娛「人」。

圓劇團《悲傷ㄟ曼波》導演林正宗說明「弄鐃」的意義。(歸鴻亭攝影)
 圓劇團將在兩廳院廣場搭置的帳篷中演出《悲傷ㄟ曼波》,該劇導演林正宗表示,這是一齣戶外帳篷劇場的作品,劇中「弄鐃」顧名思義是耍弄鐃鈸的表演特技,常見的是跳火圈、嘴咬桌椅、騎單輪車、耍傘上球等;跟演戲一樣,也分前後場,後場是樂手,前場是特技演員,表演者有「司功壇」的黑頭司功,也有外頭「特約」的專技人員。「弄鐃」的時間通常出現在「三七」,這是所謂「查某囝七」,出嫁的女兒負責經費,安排「弄鐃」算是她們對往生父母的孝心。

 台灣戲曲學院民俗技藝系出身的林正宗指出,跟他相同世代或更年長的人,都曾有意無意地看過「弄鐃」。一般人視為禁忌,少見為妙,他卻把它當作「百戲」之一,用現代的話說,就是看一場免費的「表演藝術」。

圓劇團將在兩廳院廣場搭置的帳篷中演出《悲傷ㄟ曼波》。(歸鴻亭攝影)
 「弄鐃」多半出現在中北部,南部甚是少見,林正宗對它感興趣,著手田野調查,資料整理,並結合釋教司功的「弄鐃」儀式與內容,邀請其他音樂、舞蹈、視覺、裝置藝術工作者組成創作團隊,還進一步拜師學藝,最後把「弄鐃」轉換成當代藝術《悲傷ㄟ曼波》,這是台北市仁愛路空總舊址改造的文化部「台灣當代文化實驗場」甄選出來的節目。

 林正宗說,在創作的過程,導演與編舞黃懷德、馬戲動作設計張國韋一同探究身體與儀式關係,經由排練發展與轉化,將傳統的弄鐃與當代的雜技交錯並置,讓傳統雜技/弄鐃技藝的危險與忌諱的思維,經由轉化後給予不同的思考與想像。除了劇場演員,也實際邀請弄鐃團體「桃園許家班振德壇」成員(許偉倫、許偉翔)加入演出,從弄鐃文化連結觀眾與表演者間的緊密關係,也呼應著生命是人與人之間的深沉聯繫。

《悲傷ㄟ曼波》當作「百戲」之一。(歸鴻亭攝影)
 圓劇團2019戶外帳篷劇場《悲傷ㄟ曼波》以弄鐃物件象徵與儀式意義做提煉,7月12至14日邀請觀眾走進兩廳院生活廣場上的帳篷劇場,欣賞展覽、表演,調劑悲與喜,隨著擺渡、搖擺,輕盈曼波,用一種進與出的真實態度來看待生命的片刻與消逝。
頻道:捐贈贊助 分類:文化藝術
專題:歸鴻亭 日期:2019/7/11 下午 08:36:17
關鍵字:圓劇團,悲傷ㄟ曼波,弄鐃,林正宗

留言版

文章主題
(回覆時可不用填)
姓 名
評 等
    
Email
驗證碼
ABC (有分大小寫)
留言內容

回覆主題
圖片
     

閱讀更多歸鴻亭報導
歸鴻亭報導列表

閱讀更多新網專題
新網專題列表

閱讀更多新網新聞
新網新聞列表
里仁推廣國產雜糧有成 獲農糧署頒贈感謝狀
產業經濟 2024/11/14 下午 06:10:06
排灣族手紋耆老李直英Liveges Rusiguwan辭世
回憶紀念 2024/11/13 下午 07: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