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品格教育學者柏格維茲:品格教育優於學術訓練
新網記者王汝聰新北特稿
2011/11/1 下午 07:11:32 / 終生學習
「品格教育必須是有效的」,美國密蘇里大學教授柏格維茲(Dr. Marvin W. Berkowitz)今天表示,有些學校把品格教育視為口號教育,認為用呼口號及獎懲制度可以推動品格教育,其實收不到實際效果。
|
柏格維茲教授目前是美國密蘇里大學聖路易校區品格教育講座教授,歡迎各地校長老師和他討論品格教育。(王汝聰攝影) |
他提供PRIME五字訣給新北市校長及主任們,鼓勵大家優先注重品格教育(p,優先順序)、注意教育場所的各項人際關係維持(R,人際關係)、由學生的內在動機出發(I,內在動機)、以身作則(M,角色榜樣),並且釋出權力(E,授權),讓學校成為一個民主政治的實驗場,讓學生學會尊自己,體認出自己的品格內涵,品格教育推動才會成功。
財團法人宏達文教基金會、中華民國中小學校長協會及新北市教育局主辦全國品格教育高峰論壇北部場,今天上午在新北市府大樓登場,邀請美國品格教育夥伴協會學術團體理事柏格維茲來台演講。
柏格維茲表示,美國及台灣的教育都一樣,過去都太強調學術的訓練,但是忽略了品格的養成。他舉美國前總統塔虎脫名言:「只重智育不重德育,是為社會製造禍害」,學校如果培育出會讀書但沒有品格的學生,只會為社會帶來很多傷害。因此他呼籲每個學校的校長及老師,要重視品格教育先於學術教育,也就是他強調的第一個重點:優先順序(priority)。
重視學校內的所有人際關係(relationship),柏格維茲說,是推動品格教育的重要手段。他表示,不論是老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同學之間、乃至於校長與老師之間、家長與學校之間,甚至校內其他工作人員(工友、警衛、護士、司機)與學生之間的人際關係,都會影響學生的品格教育實施的成效。他指出,很多校長平日自以為自己人際關係處理良好,其實校長必須透過老師或家長等人忠實的回饋,去了解自己的人際關係是否真的沒有問題,有沒有那些地方必須改進。
最糟糕的人際關係,莫過於公開嘲笑、戲弄、批評人家,柏格維茲指出,根據他多年以來在世界各國的教學經驗,任何一個人都可以輕易回憶起五十年前在學校時,在短短五秒內因為被老師如此對待,因此在性格及心情上受到的傷害及烙痕。他提醒每位為人師者,要牢記自己對於學生的每日心情有多麼大的主導力量,請老師務必善用這種影響力。
柏格維茲強調喚起學生的內在動機(initiative),遠較學校動用校規處罰學生來的有效。他指出,學生的基本需求很簡單,包括:自主(autonomy,被授予權力的意識)、歸屬感(belongness,社交連結)及競爭力(competency),簡稱ABC。
以身作則(modeling)也是柏格維茲教授強調的重點。他表示,即使是五歲大的孩子,都可以輕易判斷誰是對他好的人,誰真正關愛他們。他用「你的行為訊息太強烈,以致於我注意不到你的語言」(Your action is so loud that I can't hear what you are saying.)提醒校長老師,每位學生都正在以顯微鏡觀察校長老師在做些什麼,而不僅是說些什麼。
他表示,很多老師都很期待教到品學兼優的學生,他稱之為黃金學生,但其實黃金學生並不需要老師,他們沒有老師,一樣可以做到很好;另一批孩子可能來自貧民窟、破碎家庭、隔代教養,這些孩子被稱為骯髒學生,他們因為上課不守秩序、蹺學蹺家、打架鬧事,變成讓老師很頭痛的學生。他強調,其實這些孩子才需要老師,因為老師如果夠技巧、夠用心,老師可以改變這些孩子的人生。
|
數百位校長及學校品格教育夥伴參加全國品格教育高峰論壇。(林富貴攝影) |
授權(enpowerment)對於校長老師,柏格維茲說,是指在校園內建構一個民主的環境,讓學生能夠為自己負責,讓他們自己做選擇。他說,他了解很多學校都存在著由上而下決策的傳統權力結構,但是如果沒讓學生實際體驗民主的程序,學生就不容易尊重自己,進而發掘出自己的潛能,找出自己人生的方向,以及欲保持的品格的內容。
在場人士詢問柏格維茲,校長在校內推動品格教育時,如果遇到有老師刻意抗拒,校長該如何處理。
柏格維茲表示,很多時候他發現,有很多校長錯在太期待所有老師一致配合,浪費太多資源在不願配合的老師;他說,任何一位老師都值得校長尊重,校長應該私下與這些老師懇談,藉良好的人際關係,以及先前校長為學校的一切奉獻,爭取這些老師的支持及參與。
他也承認,每所學校中總是存在著無心於教學、不想再為學生付出的不適任老師,他呼籲不論教育主管機關、校長、教師團體及家長們,都應該努力淘汰這些不適任的老師。因為學生實在太脆弱,學生成長的時期也太珍貴,不該讓這些不適任老師多教學生一分一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