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師大發表"臺灣文化的記憶與轉譯"聯合計畫成果
新網記者麻念台台北特稿
2021/2/26 下午 06:40:11 / 文化藝術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今(26)日發表「台灣文化的記憶與轉譯」聯合計畫成果,除了口述訪談22位台籍及日籍校友,更徵集650件以上相關文物數位化與詮釋。
|
文化部長李永得(右)受邀到臺師大參觀「台灣文化的記憶與轉譯」聯合計畫成果,校長吳正己(左)陪同。(歸鴻亭攝影) |
文化部長李永得受邀到場參觀,他說,臺師大是藝術史上非常重要的單位,本身就是非常重要的歷史,不但是臺灣不論美術、音樂和文學等方面,過去培養很多人才,這些人才發揮非常大的影響力,所以本身的歷史就是臺灣非常重要的歷史記憶,所以由臺師大來執行這個臺灣歷史以及文化的記憶跟轉譯的話,是最適切不過的。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圖書館館長柯皓仁說明文化部近年持續推展許多大型計劃。(歸鴻亭攝影) |
臺師大校長吳正己表示,創立於1922年的臺北高等學校是臺灣師範大學前身,臺北高校至戰後師院時期散佚相當多珍貴史料及文物,這項計畫是師生近幾年全力搶救從臺北高校到戰後師院時期散佚的珍貴文物,這次的成果展為期一週,內容涵蓋歷史、文學、教育、漫畫、美術、音樂及本土語言推廣。
|
臺師大國際臺灣學研究中心主任暨策展人林斤力導覽「台灣文化的記憶與轉譯」展場。(歸鴻亭攝影)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圖書館館長柯皓仁指出,文化部近年持續推展許多大型計劃。例如,旨在擴大全民共同參與建構台灣原生文化的「國家文化記憶庫」;透過盤整藝術史脈絡體系、深化藝術史之典藏研究的「重建台灣藝術史」;此外,為了落實國家語言發法,文化部也逐年推出「本土語言創作及應用補助計畫」等等。文策院的成立,更是以促進文化內容之應用及產業化、形塑國家文化品牌、拓展海外之商機為目的。而台師大也在這一波的文化工程中,鼓勵校內師生活用課堂所學,運用研究的成果,積極投入文化的共創與再造。再加上台師大近年積極推展跨領域課程,以在地文化作為素材,結合科技運用,進而保存、轉譯、推廣台灣的文化。而文化部的計畫則可以成為師生重要的實踐場域。透過文化相關計畫的執行,台灣文化的傳承,可以經由學校,藉由年輕的世代,進行不斷的更新,創造更多的精彩。
|
臺師大美術系主任白適銘(中)介紹以在地文化作為素材,結合科技運用,進而保存、轉譯、推廣臺灣的文化。(歸鴻亭攝影) |
該校國際臺灣學研究中心主任暨策展人林斤力指出,,除徵集超過650件的文物進行數位化與詮釋,還取得1945年戰亂時,被徵召擔任學徒兵的校友伊藤圭典的日記本,並打成中文,讓眾人可一窺戰爭時期的台北高校學生,如何一邊應付軍隊生活,一邊把握零散的時間學習。
|
這項計畫除了口述訪談22位台籍及日籍校友,更徵集650件以上相關文物數位化與詮釋。(歸鴻亭攝影) |
美術系主任白適銘則說明,臺師大也在這一波的文化工程中,鼓勵校內師生活用課堂所學,運用研究的成果,積極投入文化的共創與再造。再加上近年積極推展跨領域課程,以在地文化作為素材,結合科技運用,進而保存、轉譯、推廣臺灣的文化。而文化部的計畫則可以成為師生重要的實踐場域。透過文化相關計畫的執行,臺灣文化的傳承,可以經由學校,藉由年輕的世代,進行不斷的更新,創造更多的精彩。
|
「台灣文化的記憶與轉譯」聯合計畫成果大合照。(歸鴻亭攝影) |
這次參展的相關計畫包括「蕉葉與木鐸:從百年學校記錄╱轉譯國家與地方文化記憶」、「臺灣歷史漫畫人才培訓課程」、「臺灣戰後美術(1945至1987年)地景政治調查研究暨學術推廣計畫」、「臺灣美術通史中英文出版計畫」、「聽見1960年代的聲音」、「推動臺灣文學進入美國編譯出版計畫」、「臺灣文學史長編兒童繪本出版計畫」、「高級中等學校臺語教材開發」、「《荷花故事》客語知識性繪本出版」、「《富與窮 》華客語對照繪本創作」、「『唱家己的歌』 臺語兒童公民繪本與(微)動畫創發計畫」、「浮生群像 :臺灣歷史人物傳記資料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