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立美術館典藏庫房新建工程動土 預計2024年啟用
新網記者麻念台台北特稿
2021/10/22 下午 06:47:49 / 文化藝術
臺北市立美術館「典藏庫房新建暨南進門改善工程」今(22)日舉行動土典禮,新建庫房及新館預計分別於2024年及2026年啟用。
|
臺北市長柯文哲說明北美館開館38年以來,歷經數次館舍修繕與內部機能重整,期待新建庫房能夠成為保存臺灣現當代藝術最重要的所在。(歸鴻亭攝影) |
臺北市長柯文哲表示,北美館開館38年以來,歷經數次館舍修繕與內部機能重整,不過典藏與展示空間仍極需提升規模。該館作為全臺灣第一座現當代美術館,歷經近40年的收藏,涵蓋日治時期以來臺灣美術史上重要之作、國內外具代表性藝術家的經典創作,以及反映當代議題的珍貴蒐藏等。透過設立新庫房,北美館樹立美術館典藏專業的典範,除了藏品周延的保存維護外,更將積極推動其研究運用與文物保存教育,為大家守護臺灣豐富的藝術資產。
柯文哲指出,一個偉大城市的進步,來自每天進步一點的積累。期待新建庫房能夠成為保存臺灣現當代藝術最重要的所在,也讓北美館藝術園區成為臺灣的驕傲。
|
臺北市立美術館「典藏庫房新建暨南進門改善工程」舉行動土典禮。(歸鴻亭攝影) |
北美館成立於1983年,開館逾38年以來,占館舍總面積不到8%的典藏庫房已趨近飽和,且空間規模與設備已不敷當前綜合保存、維護、研究等多元化的專業新需求。直至2015年9月適逢臺北市長柯文哲參訪「台灣製造.製造台灣:臺北市立美術館典藏展」並視察本館典藏庫房後,方正式啟動新建計畫。自2016年起,陸續啟動先期規劃、專案管理與考古試掘等委託案;2020年8月,統包案由久年營造股份有限公司、益鼎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與張樞建築師事務所共同合作之計畫提案獲選。本案以北美館停車場為基地,建築規模為地下二層,同時改造南進門及部分既有館舍空間,搭配現有庫房空間之運用,以期提供多元藏品更妥適的環境控制條件,與穩定、安全的照護。今年已陸續完成戶外雕塑遷移、原有樹木移植,以及臨時停車場工程、細部設計等前置作業,終能正式進行主體工程。
|
「典藏庫房新建暨南進門改善工程」預計分別於2024年及2026年啟用。(歸鴻亭攝影) |
建築師張樞從典藏庫房本質出發,主張庫房作為美術館附屬專業服務設施,需以達成美術館典藏專業需求之機能與技術為首要目標,提出地下庫房的方案,務求地面開放空間最大化、建築量體最小化。地下結構具有天然減震與節能的優點,同時也與本館既有庫房整合,不僅位於同層且彼此相鄰,有益於安全管制與運送動線單純化,提升作業效率及管理方便性,大幅降低典藏及布展作業過程中的相關風險。未來新庫房之樓地板面積,包含各庫房、修復室、前置工作區、審議區等典藏庫房空間,以及貨梯、機房等公共服務空間,約計逾8,000平方米。
|
柯文哲審視北美館模型,強調防水的重要性。(歸鴻亭攝影) |
本案新庫房的特點,是依據現代化庫房模式進行整體空間規劃,以漸進式分區分級控管,將作品之物與人分流,以此將易受外界大氣干擾的溫溼度波動降至最低,維持整體建築的恆溫恆濕平衡穩定;並具備各典藏業務所需的專業空間規劃,能使藏品保存、維護、推廣應用功能更臻完善。此外,考量典藏作業作為博物館基石,卻不易被看見的特性,更將設立新型態空間「非藏空間」,讓事前預約的研究者在參訪過程中看到藝術物件如何被保存,以及典藏之幕後工作,致力於當代文化資產保存的思維變革與社會教育。
|
讓北美館藝術園區成為臺灣的驕傲。(歸鴻亭攝影) |
另一方面,隨著本館既有庫房與新庫房建築界面整併作業,北美館入口廣場東側的空間將設置寬約7.5公尺的公共走廊向南側延伸,為未來的藝術園區案預留整合的彈性,帶來更為順暢與便利的參觀動線。地面層除部分維持停車及供館方運作所需之卸載功能,將保留受保護樹木及既有大型喬木,搭配北美館既有建築語彙作景觀設計,錯落設置景觀亭、庭園、座椅區等,就近提供多樣的休憩選擇。
近40年來,北美館在積累歷史的同時,不僅力求藝術專業與硬體設備的與時俱進,亦因應都會發展與藝文生態持續漸變。本次新建庫房的動工標誌著北美館新時代的起點,下一階段也將逐步為囊括現當代藝術、跨領域展演映的北美館藝術園區,儲備新型態作品的蒐藏機制與研究動能。本案以臺北市政府所編列總經費12.4億元新建,統包工程費為10億7,357萬元,並申請文化部二期前瞻計畫合計2,920萬元補助,由北市府捷運工程局協助代辦工程,預計於2024年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