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加至最愛
檢視信箱
進入商場
前往藝坊
 
現在時間 現在時間

Hi, 您尚未登入喔! 會員 登入 註冊

略過巡覽連結

"口傳的記憶:無形文化資產的口述傳統" 傳遞文化資產保存意義與價值


新網記者麻念台台北特稿
2022/4/6 下午 06:13:10 / 民俗古蹟

 文化資產是歷史累積的成果,與人民的生活息息相關,文化部文化資產局長期推動全國文化資產業務,執行及督導全國文化資產保存、維護、活用、教育、推廣、研究及獎助等工作。為了傳達、分享相關工作成果,特別委託國立政治大學原住民族研究中心製作「口傳的記憶:無形文化資產的口述傳統」影片,今(6)日在國立臺灣博物館南門館小白宮展演廳舉辦放映會。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局長陳濟民說明相較於過去的《文資法》,「口述傳統」是新增的類別。(歸鴻亭攝影)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局長陳濟民表示,2016年《文化資產保存法》修法,將無形文化資產分為「民俗」、「傳統表演藝術」、「傳統工藝」、「口述傳統」、「傳統知識與實踐」5大類,相較於過去的《文資法》,「口述傳統」是新增的類別。鑒於新法施行至今,國人對於「口述傳統」所知不多,第一線的文化工作者及縣市政府相關人員也有諸多疑問,因此特別委託國立政治大學民族系名譽教授林修澈擔任計畫主持人,帶領團隊研究國內外已登錄案例及國內潛力案例,歸納文化資產相關法規的精髓,拍攝教學影片,透過深入淺出的方式向社會大眾解說口述傳統的特性及現況。

國立政治大學民族系名譽教授林修澈擔任「口傳的記憶:無形文化資產的口述傳統」計畫主持人。(歸鴻亭攝影)
 陳濟民指出,影片期望傳遞給民眾一個訊息,文化資產其實一直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以各式不同的樣貌存在著,只是因時代變遷被忘記或忽略了。影片綜合文資法規、國內外案例及學者見解,指出「口述傳統」的3大要素,即「集體記憶、傳統、口述」。以言語敘述或吟唱,是謂「口述」;存在、傳承相當一段時間,是為「傳統」;至於「集體記憶」,則是指其內容屬於一個民族、一個部落、一個氏族或一個家族的共同經驗,不但是能說會唱的人的經驗,也是身在其中的參與者共同的經驗。期待透過這部影片讓更多口述傳統被發掘出來,邀請觀眾共同關心它們的未來。

屏東泰武鄉排灣族佳興部落的古謠隊前來吟唱。(歸鴻亭攝影)
 政治大學原住民族研究中心計畫主持人林修澈說明,這部影片為國內第一部講述「口述傳統」概念的影片,文化資產的保存維護不僅需靠政府,亦須仰賴每一個團體、每一個人,大家齊心齊力保存、維護。影片從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材料中擷取素材,連結至臺灣目前已登錄的7項口述傳統案例,並列舉國內具有潛力的口述傳統,為了推廣相關知識,影片特別製作華語、英語及台語的不同版本,長度有30秒快懂版、5分鐘精華版及30分鐘的完整版,希望藉此激發社會大眾能主動發現並維護自己身邊的文化資產。

古謠隊邀請觀眾共同關心它們的未來。(歸鴻亭攝影)
 今日邀請屏東泰武鄉排灣族佳興部落的古謠隊前來吟唱。臺灣目前登錄的口述傳統案例共有7個,「Puljetji佳興Taljiyalep家族婚禮歌謠」即為其中之一。透過他們的分享,「沒有比在文化中相遇更美的事」,他們今天在舞台上獻唱,日常生活中則和族人並肩同唱、教導年輕的族人吟唱,現場觀眾不但在佳興歌謠中領略造物者賦予的天籟,也看到世代傳承的活力,希望透過傳唱,讓代代相傳的文化資產與生活更加緊密地結合。

「口傳的記憶:無形文化資產的口述傳統」影片發表會大合照。(歸鴻亭攝影)
 文資局歡迎民眾參與,一起沉浸在文化資產之美、邁向未來的各種可能。「觀影分享會」將於4月6、7、8與16日於臺北政治大學公企中心階梯型會議廳A646室、臺中文化資產園區衡道堂、臺南文資保存研究中心多媒體教室、臺東鹿野鄉巴拉雅拜部落活動中心辦理,同步於4月7日至21日進行「線上精華版播映」。相關資訊於文資局官網及臉書粉絲頁發布,期待透過這些活動,向更多民眾分享各類文化資產的珍貴面向。
頻道:捐贈贊助 分類:民俗古蹟
專題:麻念台 日期:2022/4/6 下午 06:13:10
關鍵字:文化資產,口傳,陳濟民,政治大學,林修澈

留言版

文章主題
(回覆時可不用填)
姓 名
評 等
    
Email
驗證碼
ABC (有分大小寫)
留言內容

回覆主題
圖片
     

閱讀更多麻念台報導
麻念台報導列表

閱讀更多新網專題
新網專題列表

閱讀更多新網新聞
新網新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