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加至最愛
檢視信箱
進入商場
前往藝坊
 
現在時間 現在時間

Hi, 您尚未登入喔! 會員 登入 註冊

略過巡覽連結

台北新地標台北表演藝術中心 展現城市特有的能量與創意


新網記者王伊文台北特稿
2022/8/4 下午 07:06:31 / 文化藝術

 凡是經過員山士林一帶,很難不被在劍潭捷運站旁一個大型球體崁入立方體的獨特造型建築吸引,這就是曾經被CNN在2021年評選為「全球最具顛覆性的8大建築」之一的臺北表演藝術中心,工程自2012年動工,原計畫於2014年完成主體工程、2015年試營運,但2016年承包商理成營造倒閉停工,後續工程重新發包後於2021年完工。2022年3月11日試營運,7月2日由明華園正式開箱演出。

雷姆·庫哈斯說明圓形鏡框式劇場舞台讓觀眾與表演者更接近。(王伊文攝影)
 這一個有如樂高拼圖的建築,裡面設計打造了3個劇場空間,包含1,500席的大劇場、500-800席的多形式中劇場,以及一座800席的世界唯一球體鏡框式中劇場。若有大型展演需求,大劇場與多形式中劇場中的隔音牆還可打開,彼此連通成為多達2,300席的超級大劇場。

 台北表演藝術中心是一座地下1層、地上12層高的建築,由普立茲克建築獎得主雷姆•庫哈斯(Rem Koolhaas)與大衛•希艾萊特(David Gianotten)領軍的荷蘭大都會建築事務所(OMA)操刀設計,它打破了一般建築四面牆框架,讓台上台下、室內戶外無礙對話,觀眾可以在其中自由流動。雷姆•庫哈斯表示,這塊基地的地點很特殊,它曾經是士林夜市所在,加上台灣表演藝術概念先進,所以團隊希望做出一個結合各種新藝術型態與實驗型態的劇院,結合周遭夜市活力量能、帶來動態人潮的捷運以及可以遠眺對望附近陽明山綠意,的高度複合功能的劇院。

大衛·希艾萊特指出特殊的露台設計也可當作開放式劇場。(王伊文攝影)
 大衛•希艾萊特表示,台灣對「界線」的定義跟世上其他城市不太一樣,雖然高度密集但更生猛,這也是它的活力所在。試著把劇場的藝術性和市井街頭的草根味結合在一起,規劃上刻意打破工作人員、表演者與觀眾這三者間的界線,在舞台區域以外規劃了獨特的「公共迴路」,民眾就算沒有觀賞演出,也能夠透過此動線參觀劇場建築,以及舞台的幕後空間、準備工作等各種不同的劇場製作元素。

 「自然光」導入這是棟建築最特別的部分,雷姆•庫哈斯與大衛•希艾萊特利用運用近1,200片雙層S波浪玻璃作為主體外牆的一部分,讓劇場工作人員或表演者在密閉空間工作時可享受外面自然光線以及遠山綠樹美景,但從外面看進來,會有點扭曲、不太清楚,兼具透明又隱密的特性。此外,在早晚與傍晚時分,裡頭的燈光與玻璃會交織成不同的層次美感,別有氛圍。另外規劃許多大小露台散布在不同空間,觀眾在中場休息時,也可走出劇場進入露台休憩或是結束後買一杯咖啡享受輕鬆時光。

公共迴路也是可以是個藝術空間。(王伊文攝影)
 來到北藝中心標誌性的那顆銀色巨球的「球劇場」內部,印入眼簾的是圓形鏡框式劇場舞台的特殊設計,無論身在何處,都可以非常靠近舞台,表演者感受被座位區的觀眾所圍繞,和觀眾的距離很近,他們可以在表演中接受觀眾的能量,產生直接的互動。同時內配置了19個包廂,每個包廂有14個座位,提供與朋友家人一起看戲的獨立空間。

雷姆·庫哈斯(右)說明台北表演藝術中心大劇場的空間規劃。(王伊文攝影)
 在館內空間動線的規劃上,有許多友善的設計,3個劇場是使用不同的樓梯,所以人潮不會擁擠交集,並以顏色與標誌區分動線與目的地,同時提高圖像標誌佔比,儘量在合適之處以全球共通的識圖經驗替代文字,跨越語言藩籬,並簡化指標數量,保留建築空間裡的局部探索感。

 台北表演藝術中心提供民眾享受公共空間的寬闊與美感,一般民眾不用購票即可進入大廳及兩個都市大平台,適合全家一起活動休閒,觀賞劇場的觀眾經過大平台後才分流進入3個劇場。
頻道:捐贈贊助 分類:文化藝術
專題:王伊文 日期:2022/8/4 下午 07:06:31
關鍵字:台北表演藝術中心,劍潭,雷姆•庫哈斯,大衛•希艾萊特

留言版

文章主題
(回覆時可不用填)
姓 名
評 等
    
Email
驗證碼
ABC (有分大小寫)
留言內容

回覆主題
圖片
     

閱讀更多王伊文報導
王伊文報導列表
"2023 TCCF創意內容大會"創下歷年參展最大規模
文化藝術 2023/11/7 下午 05:49:51

閱讀更多新網專題
新網專題列表
2024大亞洲藝術聯盟協會鍾經新續任理事長
文化藝術 2024/11/17 下午 07:55:52

閱讀更多新網新聞
新網新聞列表
里仁推廣國產雜糧有成 獲農糧署頒贈感謝狀
產業經濟 2024/11/14 下午 06:10:06
排灣族手紋耆老李直英Liveges Rusiguwan辭世
回憶紀念 2024/11/13 下午 07: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