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玉慧"徵婚啟事"30年 經典再現版結論:仍想過婚姻生活
新網記者歸鴻亭台北特稿
2022/12/11 下午 07:36:58 / 經史子集
陳玉慧曾和108位徵婚者面談,1992年並把和其中42位男性的互動寫成小說《徵婚啟事》,30年後的今日她在松菸舉行「徵婚啟事─30年經典再現新書分享會」,談這場如夢一般的旅程。
 |
陳玉慧曾和108位徵婚者面談,1992年並把和其中42位男性的互動寫成小說《徵婚啟事》。(歸鴻亭攝影) |
「生無悔,死無懼,不需經濟基礎,對離異無挫折感,願先友後婚,非介紹所,無誠勿試。」這個1989年11月在各大報刊出的徵婚廣告,吸引108名男士前來面覆,甚至進一步見面、交往,這些人從從國中畢業到博士學位都有,職業包括報社記者、小學教師、香港僑生,還有黑道人物,結果兩個人變成朋友,沒有和任何一位結婚。
其實1994年陳玉慧就和德國男士明夏認識半個月閃電結婚,結婚15年間自稱雖有誤會但整體來說都非常美好,因故離婚後她才回憶兩人的感情史,自承過去在感情中太過挑剔,總是看重自己多於珍惜對方、也不懂得珍愛另一半,把婚姻像瓷器一樣打破了,離婚後5年她寫《德國丈夫》,鉅細靡遺地敘述那段日子的點點滴滴,猶如一本懺情錄,最後陳玉慧認為,「離婚後失去的不光是婚姻,沒學會愛人有可能是我這一生要修的功課。」
《徵婚啟事》一書多年來不斷被改編成電影與戲劇,出版20年、25年時都曾再版,30年後的現在出版經典再現版,則另增添陳玉慧與馬家輝、梁文道、楊照、耿一偉、胡川安、楊士範、張瑋軒等7名作家、劇場人的對談。在書序中表示,「徵婚啟事」事件30年後,她對婚姻生活的看法並未改變,她仍想過婚姻生活,喜歡兩人共享,毫無保留的信任的婚姻。
 |
《徵婚啟事》30年後的現在出版經典再現版,她仍想過婚姻生活,喜歡兩人共享,毫無保留的信任的婚姻。(歸鴻亭攝影) |
陳玉慧出生於臺中長於新北中和,因為喜歡法國電影,大學畢業後到巴黎學表演、並在研究所修讀文學和歷史,跟著西班牙小丑劇團到各地巡迴演出;某年夏天她到紐約旅行,就接下了《美洲中國時報》的駐紐約記者工作。她白天採訪、晚上在外百老匯繼續做劇場導演,多年後她移居德國,擔任《聯合報》的駐歐特派員20年,訪問過許多重要國際現場與各國領袖人物,曾獲該報最高榮譽特別貢獻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