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站立超過2小時 小心關節炎找上你!
新網記者邱榆蕙台北特稿
2011/12/1 下午 08:49:05 / 醫療保健
根據歐美研究資料顯示,成年人一天內站立時間超過8至10小時,或是不休息連續站立超過2小時,日後罹患退化性關節炎的機率遠比一般人高出1.5倍。
|
義大醫院院長杜元坤表示選舉熱潮時候選人與選民若久站不休息,恐成罹患退化性關節炎的高危險群。(歸鴻亭攝影) |
義大醫院院長杜元坤表示,適逢選舉熱潮,候選人與選民若久站不休息,恐成罹患退化性關節炎的高危險群,門診中約有1成的患者因不當使用膝關節,不到40歲膝關節就提早老化,這些患者都忽略腰痠背痛或四肢疼痛的症狀,誤認是工作忙碌和生活壓力所引起,以為只要休息就能改善。
台灣運動醫學會秘書長葉文凌解釋,造成原發性退化性膝關節炎的原因為老化和肥胖;支撐全身重量的膝關節,由於長期使用,軟骨會逐漸磨損,年紀漸長,體內所製造的軟骨及滑囊液變少,生長修復的速度比不上損壞的速度。
久而久之,造成骨頭間直接碰撞摩擦,關節便會開始腫脹疼痛、無力。而另一種次發性關節炎多半是因為長時間站立、膝關節受傷、痛風與風濕病、骨質疏鬆、職業傷害、先天性關節發育異常等因素引起。
他說,患者早期症狀為膝關節不靈活。若是關節久不動,如長時間坐著,起身走路時會有膝關節痠痛和不太靈活的情況,或是上下樓梯酸痛無力,一旦症狀加重,會出現內側膝關面疼痛,甚至會引起腰酸背痛、小腿腹肚疼痛或踝痛,想要蹲下就更加困難。
葉文凌提到,更嚴重的退化性關節炎除了疼痛加劇,還可見關節變形更明顯,膝部不能完全伸直,關節活動有摩擦聲,需要靠扶手或拐杖支撐才有辦法行走,嚴重影響生活品質。
|
台灣運動醫學會秘書長葉文凌造成原發性退化性膝關節炎的原因為老化和肥胖。(歸鴻亭攝影) |
講到退化性膝關節炎的治療方式,他說,主要可分為三種,非藥物治療─物理治療以衛教、減重、適度的運動、來減少膝關節的負擔和二度傷害。第2種藥物治療─使用口服用藥普拿疼、非類固醇消炎藥,止痛藥等或直接在膝關節注射類固醇以及玻尿酸減緩疼痛。第三種則是手術治療─關節鏡手術、人工關節置換術以及關節面矯正手術。
杜元坤則強調,退化性關節炎初期的患者,一般會以休息吃藥、適度運動等治療方式為主,退化程度達到中度以上,則建議採用止痛藥、非類固醇消炎藥和玻尿酸來改善症狀,雖然非類固醇消炎藥或止痛藥對於消炎止痛皆有不錯的效果,但長期服用副作用大,因此不建議患者長時間使用。
他指出,注射用的玻尿酸具有強大的吸水性和黏彈性,較常用於臉部塑型或填平凹陷,若作用於關節組織,則有潤滑、保護關節的效果,可抑制發炎、延緩退化時間且副作用小。超過75%的患者在使用過後疼痛減輕、關節活動改善,效果可維持約3至6個月。
至於重度關節退化的病人,進行手術會是比較適合的選擇。杜元坤說,依照門診經驗,治療退化性關節炎的病患中,平均50位中就有5位患者的年齡小於40歲,這1成比例的患者顯示出退化性關節炎並不全然是銀髮族的流行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