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人權博物館籌備處今在風雨中揭牌成立
新網記者麻念台台北特稿
2011/12/10 下午 06:52:12 / 人權社會
今日是一年一度的世界人權日,一早寒風陰雨中,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在景美舉行「國家人權博物館籌備處」揭牌儀式,原本是讓民主發展更形紮根的象徵,卻被兩年前前來同一地點搗毀藝術創作抗議的施明德妻子陳嘉君再次鬧場。
 |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在景美舉行「國家人權博物館籌備處」揭牌儀式。(歸鴻亭攝影) |
抗議被維安情治人員阻隔,揭牌活動按照既定流程進行,在雙親俱為五十年代白色恐怖時期受難的實踐大學音樂系教授歐陽慧剛指揮該系交響樂團與中國文化大學舞蹈系學生的表演中開場。
副總統蕭萬長致詞表示,國家人權博物館籌備處揭牌,對外宣告國家人權博物館進入籌備階段,是中華民國人權發展史的新里程碑,更是我國人權發展史上相當有意義的一天。藉著今天籌備處的成立,除了代表政府部門向眾多受難者及他們的家屬致意之外,也向國際社會發聲,代表著臺灣面對人權正逐步的與世界接軌。
他指出,因為過去有那樣不公義慘痛的歷史經驗,讓我們的下一代有機會努力學習與反省,不再重蹈覆轍,期望藉由人權博物館的設立,提醒國人真實的面對過去歷史,讓臺灣社會能更加和諧安定。
 |
副總統蕭萬長代表國家宣告今日是中華民國人權發展史的新里程碑。(歸鴻亭攝影) |
文建會主委曾志朗則指出,國家人權博物館籌備處未來將統籌辦理「國家人權博物館」籌建及營運發展計畫,並管理景美、綠島人權文化園區。籌備階段會以充實更多的文史資料為首要任務,期許未來國家人權博物館能充分發揮博物館蒐集、典藏、教育等功能,讓民眾充分了解過去歷史脈絡及歷史教訓,展現台灣民主與人權發展之軌跡,也同時能夠成為推動人權教育之場域與資源,使人權概念與素養向下扎根,厚植人權研究發展基礎。
曾志朗說,為保留代表台灣人權和政治發展的負面文化資產,期許未來博物館發揮蒐集、典藏、教育功能,展現台灣民主與人權發展的軌跡,成為推動人權教育的場域。
他並說明國際間對「負面遺產」的概念,代表的是人類負面行為的歷史,雖然本質是負面的,但若能有效被轉換成公眾教育的題材,就足以供後人警惕或自我反省。
曾是政治受難者並在此地關了一千多天的前副總統呂秀蓮,以自身經歷現身說法,相當關心人權事務推動。
 |
真正在這個世界人權日最有資格出來宣告國家人權博物館開始運作的是人權曾被踐踏受難的前副總統呂秀蓮。(歸鴻亭攝影) |
呂秀蓮強調,這個園區是她一手催生的,過去錯誤應該坦然面對,從錯誤中學習避免再犯錯誤才有意義。
她說,台灣因為藍綠對立太久,撕裂了民眾的情感,人權應該超越藍綠、黨派,她也非常期待園區內的展覽。
活動中也規劃了人權書展和畫展,並邀請政治受難者、受難者家屬和長期關注台灣本土文化的歌手艾文,進行人權音樂會的演出。
文建會也準備了祈願卡,歡迎到場民眾寫上對於國家人權發展和推動的願景及期望。
去年陳嘉君大鬧景美人權園區相關新聞請至
人權定義何在? 施明德妻景美人權園區鬧場被捕,相關影音請至
景美人權特區事件全紀錄與留給朝野的省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