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加至最愛
檢視信箱
進入商場
前往藝坊
 
現在時間 現在時間

Hi, 您尚未登入喔! 會員 登入 註冊

略過巡覽連結

八斗子新舊並陳 從長潭漁港邁入海科館的心路歷程


新網記者麻念台基隆八斗子特稿
2024/7/15 下午 11:28:06 / 國民旅行

 基隆八斗子依山傍海,原本是一個火山活動形成的離島,早在清朝雍正年間,就有一個杜氏家族來到八斗子島上捕魚維生,後來在西半邊定居,逐漸形成漁民聚落,也就是現在的八斗里,1937年日治時期以填海造陸方式讓此地變成三面環山、水域深廣的八斗子半島,盡頭就成為一個小漁港長潭漁港。

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目前佇立於八斗子。(歸鴻亭攝影)
 1980年代,行政院在推動十二項建設,籌設兩座以海洋為主題的國立博物館,一座為屏東縣車城鄉的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海生館),另一座即為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海科館),1989年9月行政院核定海科館設址於八斗子。

八斗子在地導覽員馬玉明介紹長潭漁港。(歸鴻亭攝影)
 八斗子在地導覽員馬玉明介紹,直到現在,比起可以停泊50噸大漁船的正濱漁港,基隆市7個漁港之一的長潭漁港是50噸以下漁船的停泊港,剛開始利用台電公司火力發電廠之出入水口予以拓寬加深,並修建防波堤而成,經營種類多以棒受網為主,曳繩釣、延繩釣為輔,漁獲多屬季節性漁業,夏季棒受網之飛魚卵、鎖管;冬季以延繩釣之赤鯮為主。

馬玉明特別介紹港內目前停靠的漁船,船艏可見近海捕撈旗魚作業方式。(歸鴻亭攝影)
 在海科館籌設期間,純樸的長潭漁村開始蛻變,2008底建立「潮境海洋中心」;2013年海洋劇場開幕,基地東、北側臨太平洋基地東、北側臨太平洋,長潭漁港許多腹地被沒有圍牆、建物則分散八斗子腹地的各處,整合產業與學界基本上是一個適合個人及全家深度旅遊的好地方,但也影響長潭漁港發展,馬玉明說明,剩餘的漁船不多,但認為國內已逐漸沒有年輕人願意從事打漁工作,讓移工出海作業,返港各國船員可以岸置生活,只有大陸漁工只能住船上簡陋艙房,頗有打抱不平看法,

馬玉明特別介紹港內目前停靠的漁船,左為退休船長朱忠義。(歸鴻亭攝影)
 馬玉明特別介紹港內目前停靠的漁船,船艏可見近海捕撈旗魚作業方式,鏢旗魚是極古老又具挑戰的漁法,漁民需要化身海洋獵人,站在船頭的鏢台上,用俗稱「三叉仔」的魚叉刺向在海中快速移動的旗魚,鏢魚手單靠鏢台上的兩隻鞋套固定身體,在平均6級浪頭獵捕這種時速百公里大型掠食性迴游魚類,討海人必定要求技術高且極危險。

從潮境公園遠眺最忌山奔的位置。(歸鴻亭攝影)
 他也特別解說,基隆地形幾乎9成是丘陵地形,山多平地少聚落集中於山海間的狹長地帶,依山勢層層向上,灣出來的土墊高讓房屋水平建築,門前會留一格小空地,居民常在這裡招呼,互相照應,以長潭漁港旁的聚落來看,早年大家共用一口井,在走下聚落的一顆幾十年樹齡的臭娘子樹,也是居民共同的記憶。

(歸鴻亭攝影)
 就住在臭娘子樹不遠房舍的退休船長朱忠義則指出,雖然漁村裡的子弟不想繼承討海的工作,他離開討海生涯發現整天待在家裡看電視,生命變得枯燥且無趣,所以除輪班擔任潮境保育區巡護隊員之外,仍然會駕著小船出海,到基隆嶼附近海域釣些如如雀鯛、剝皮魚等淺海岩礁魚類,不會每天沒事做,漁獲則進港就賣給商家,賺出海油錢、魚餌等與平常生活費用,靠自己讓退休後日子過得沒壓力且挺愜意。

潮境公園也是潛水客的天堂。(歸鴻亭攝影)
 沿著海岸線走在潮境公園,遠眺整片也都是潮間帶,從望海巷海灣、平浪橋直到觀海散步道、林蔭散步道及自行車道,均為「基隆市望海巷潮境海灣資源保育區」,禁止於保育區範圍內以任何方式採捕(含徒手及沿岸垂釣等行為)水產動植物或破壞棲息地環境之行為。陸域潮間帶之遊客與下海潛水人員須由主管單位認證之解說人員帶領進入。其中唯有石花菜經濟型海菜(藻)類,以設籍基隆市之市民(含漁民)及基隆區漁會會員可以採集。

經營「石花凍」小賣的林素卿也擔任遊客DIY製作經學(歸鴻亭攝影)
 亞熱帶至溫帶海藻石花菜俗名鳳尾,藻體紫紅色,軟骨質,直立叢生。是臺灣北部及東北角海岸特有的重要經濟海藻,雖不能直接食用,但透過採摘、曝曬整理、可乾燥保存。每年春季至夏初為盛產期,剛採集上來的石花菜為鮮紅色,隨即因乾燥轉成紫黑色;經過6到7次反覆清洗與曝曬,去除砂礫和腥味,藻體色澤逐漸慢慢轉為淡黃色,最後曬乾的米黃色石花菜經過熬煮、過濾、冷卻後,就是我們所熟悉的「石花凍」。

 經營「石花凍」小賣的林素卿也擔任遊客DIY製作經學,從石花菜熬煮取得的洋菜膠,也稱為瓊脂,是海藻提供人類生活最重要的天然物之一,可以做出食品如羊羹、果凍、軟糖、布丁豆花等,吃或喝了有飽足感,也是這裡社區發展頗有實力的導覽體驗活動項目。
頻道:觀光旅遊 分類:國民旅行
專題:麻念台 日期:2024/7/15 下午 11:28:06
關鍵字:八斗子,長潭漁港,海科館,馬玉明,旗魚,朱忠義,石花菜,林素卿

留言版

文章主題
(回覆時可不用填)
姓 名
評 等
    
Email
驗證碼
ABC (有分大小寫)
留言內容

回覆主題
圖片
     

閱讀更多麻念台報導
麻念台報導列表

閱讀更多新網專題
新網專題列表
臺博館環形劇場"憶起造舟" 呈現達悟族傳統文化
文化藝術 2024/10/30 下午 06:58:18

閱讀更多新網新聞
新網新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