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智學堂邀失智長者DIY小籠包慶元宵
新網記者邱榆蕙台北特稿
2012/2/6 下午 10:09:38 / 社會福利
台灣失智症協會今日在江南菜餐館「點水樓」舉辦「DIY小籠包PK大賽」,讓瑞智學堂的同學及其陪同家屬藉由動動手、與同學們的閒話家常,讓失智長輩們只「輕微失智,不失能」。
 |
台灣失智症協會的長輩參加DIY小籠包比賽,得獎的長輩歡喜合影。(邱榆蕙攝影) |
台灣失智症協會秘書長湯麗玉表示,瑞智學堂在全台有21個據點,成立7年來,由台灣失智症協會與各縣市非營利組織承辦頭腦體操、記憶懷舊、藝術創作與音樂班團體課程,已服務眾多行動自如的輕度失智長輩。
由數位廚師親自示範小籠包製程後,穿戴廚師衣帽的失智長輩們在現場努力的捏製小籠包;湯麗玉說,選在元宵節比賽慶龍年不搓元宵是因為湯圓吞食危險性較高,所以改以小籠包代替過節。
 |
台灣失智症協會的長輩在大師傅教導下包著小籠包。(歸鴻亭攝影) |
台灣失智症協會的長輩家屬許玉秀表示,2007年春天她發現了自己的母親許潘己妹得了失智症,症狀為記憶衰退、時空錯亂,頓時生活有了改變,她說,心態調適很重要。
許玉秀說,母親因健忘而不斷的買菜,將冰箱都塞滿了,飯後又馬上煮飯,因此,她只好選擇不讓母親煮飯,自己帶外食回家。
湯麗玉指出,許多失智症長輩的家屬不讓家人做家務,但這樣反而讓他們退化的更快,她建議,長輩們如果想做什麼就順從他們,事後再收尾,千萬不要直接指責他們。
另一位85歲的奶奶總是笑咪咪的,她開朗地說,以前是學校教官,在家常常煮菜,還現場示範了咖哩餃的捏製方式。她的女兒表示,失智症患者需要人陪伴,因此她請了看護照顧,而今日這個比賽也讓母親有機會重溫往日記憶。
 |
年輕時擔任高中教官85歲的奶奶專心包小籠包。(邱榆蕙攝影) |
比賽進行至一個段落後,湯麗玉請現場廚師群及工作人員,以外型美觀與捏製速度進行為評選標準,為獎勵DIY小籠包PK賽表現優異的老人家,前三名得獎者準備價值6,000元、3,600元與2,600元的消費禮券紅包。
此外,每位參加活動的長輩,都能獲得10份美味點心、1,000元的點心禮券,湯麗玉在比賽後,請廚師將長輩們做的小籠包都拿去蒸熟,讓他們吃得到自己做的成品。
她說,比賽只是讓長輩們有機會出來走走,真正目的是要讓所有參與的失智長輩們都玩得開心,度過一個溫馨難忘的元宵佳節。
台灣失智症協會副秘書長李會珍補充,瑞智學堂去年開辦的瑞智互助家庭提供空間給失智長者與家屬利用,還有相關社會福利資源,如身心障礙手冊、重大傷病卡、失智患者指紋捺印、家屬喘息服務等。相關資訊請上
「台灣失智症協會」網站查詢,或於上班時間撥打免付費諮詢專線0800-474-580,由專人提供失智症諮詢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