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的這裡會有黎明嗎?" 轉動封鎖女人聲道心門
新網記者陳慧如台北特稿
2012/2/23 下午 09:05:53 / 文化藝術
由台北舞蹈空間舞團與法國艾維吉兒舞團(Cie Herve-Gil)合作演出的《明天的這裡會有黎明嗎?》,將於台灣進行世界首演。
|
經由肢體律動呈現艾蜜莉性格不斷翻轉的狀態。(陳慧如攝影) |
今日於國家戲劇院實院劇場舉行彩排記者會,製作人Jean- Philippe Mazzia與演員指導Jean-Marie Lejude一同與會,解說該劇的內在精神。
《明天的這裡會有黎明嗎?》結合身體舞蹈、戲劇張力及文學底蘊等多重元素,以19世紀美國女詩人艾蜜莉‧狄更生(Emily Dickinson)傳奇的人生境遇為隱題,試圖解構及探索女性優雅表象中的渴望和猶疑,傳遞女性底層,因為斷裂卻又無法妥協的一股冷靜爆發力。
Jean- Philippe Mazzia表示,當編導米希恩‧艾維吉兒(Myriam Herve-Gil)提出想用艾蜜莉的文本作為最主要的演出發想時,他就非常喜歡這個概念,因為他們都認為,艾蜜莉雖然選擇了隱居,但其實從她的作品中,都是一直想要跟世界溝通的,他們希望藉由這個作品,可以讓大家看到藝術家想要把情感傳達給觀眾的初衷。
|
結合身體舞蹈、戲劇張力及文學底蘊等多重元素。(陳慧如攝影) |
她笑說,米希恩‧艾維吉兒本身的性格就跟艾蜜莉很像。艾蜜莉雖然象徵性的築了一道牆與世隔絕,但她的內在卻像火山一樣炙熱,35歲即選擇離群索居,但作品意念卻是跟這個世界在做交流的。出生優渥家庭的艾蜜莉,有個注重教育的父親,但因為身為女性,艾蜜莉卻有不得伸展的性別束縛。可是從她的作品中,卻可以看見欲抵抗社會束縛的激烈性。《明天的這裡會有黎明嗎?》正是想藉由19世紀的女子,對照出當代女性的心靈面貌。
《明天的這裡會有黎明嗎?》演出陣容有劇場演員徐堰鈴、一名女舞者和一名法國女歌者,另有三名男舞者詮釋艾蜜莉生命中的三位愛人。現場可見表演者強烈的肢體律動,便是在呈現艾蜜莉想掙脫傳統束縛的強烈性格翻轉,運用演員、舞者、歌者三面元素來表彰艾蜜莉多重複雜的三個內心層面。
台灣國際藝術節跨國製作的《明天的這裡會有黎明嗎?》將從2月24至26日於國家戲劇院實驗劇場登場,3月赴法國巡迴,於巴黎等三座城市演出共4場。
台灣演出票劵已全數售罄,節目詳細資訊可上
「2012台灣國際藝術節」網站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