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加至最愛
檢視信箱
進入商場
前往藝坊
 
現在時間 現在時間

Hi, 您尚未登入喔! 會員 登入 註冊

略過巡覽連結

莊永明發表台歌謠新書 嘆年輕人遺忘母語典雅


新網記者邱榆蕙台北特稿
2012/3/12 下午 10:11:48 / 經史子集

 長期鑽研台灣歌謠發展史的文獻史料家莊永明,今日發表最新著作《台灣歌謠:我聽 我唱 我寫》,收錄近200首歌詞及小故事,為台灣歌謠發展歷程與歷史留下詳實紀錄,同時也紀念台灣第一首流行歌曲《桃花泣血記》發行80週年。

文獻史料家莊永明今日發表最新著作《台灣歌謠:我聽 我唱 我寫》。(邱榆蕙攝影)
 從歌謠看臺灣史的莊永明,多年來出版了《傳唱台灣》、《台灣歌謠追想曲》、《台灣歌謠鄉土情》、《台灣歌謠交響詩》等都曾風行一時;有聲書方面則包括《台灣歌謠尋根》、《台灣百年前塵成生》,前者還曾得行政院新聞局頒發優良唱片。

 《台灣歌謠:我聽 我唱 我寫》蒐錄了台灣歌謠史專家莊永明30年來有關台灣歌謠的著述,敘述1930年代一直到光復後台灣流行歌曲的發展,透過探訪作詞、作曲者,了解其創作心境,解析當時的社會背景。

 他提到,訪問《杯底毋通飼金魚》原作曲者呂泉生後才得知,這首歌其實談的是國民政府遷台時的族群問題,呂泉生眼見省籍分裂造成的衝突事件一再發生,而作了這首歌,呼籲大家揚棄省籍歧見,打破地域的沙文主義,攜手合作,共同建設台灣。

今日正逢莊永明70壽辰,記者會上點起祝賀蠟燭。(邱榆蕙攝影)
 在書中莊永明首度揭露這首歌的作詞者「田舍翁」或「居然」,其實就是早期台灣劇作家陳大禹,當時陳大禹因逃避白色恐怖而避居廈門,呂泉生為保護他而隱其名。

 莊永明認為,從「以歌觀史、以史入歌」的角度解讀台灣歌謠,最能貼切感受歌曲當時的社會氛圍。

 他說,用一首歌去解讀時代是相當重要的,譬如說1947年的《燒酒矸》及1948前後左右發表的《燒肉粽》都有當初的意義。

 他表示,小販穿街過巷的叫賣聲,是台灣人走過艱難歲月的腳步痕,以歌史共存的角度去解讀一個歌是一個基礎功的工作,他希望大家也從這個角度多去了解台灣歌謠。

 對台灣文史專家莊永明來說,只聽或唱台灣歌謠是不夠的,「還必須讀台灣歌謠,讀出歌謠中的意涵,才能聽得有味,唱得有情」,他寫《台灣歌謠:我聽 我唱 我寫》這本書,就是希望大家一起來「讀」台灣歌謠。

莊永明接受電子媒體聯訪談流行歌曲《桃花泣血記》發行80週年。(歸鴻亭攝影)
 莊永明提到,《桃花泣血記》這首歌,是1932年上海聯華影業製片印刷公司出品的電影,由阮玲玉及金焰主演,當時為了宣傳這部電影,找了大稻埕兩位著名的默片解說員詹天馬及王雲峰寫一首宣傳歌,「歌詞裡頭有很多先進的新思想。」他說。

 其中一段是「文明社會新時代,戀愛自由才應該,階級約束是有害,婚姻制度著大改」,莊永明認為,在講究媒妁之言的80年前就有這樣的思想是很不容易的。

 一直以來被視為通俗文化難登學術殿堂的歌謠,莊永明希望透過這本書的出版拋磚引玉,讓更多人認真看待長期被台灣文史發展忽視的台灣歌謠領域。

 他指出,現在的年輕一代,對台語的認識越來越少,舉《望春風》裡的一句歌詞「果然縹緻面肉白」為例,「縹緻」二字是如此地優雅。莊永明說,在1930年代,台灣生活用台語就已是這麼地典雅,80年後,典雅的台語卻漸漸已從台灣人的生活中消失。
頻道:捐贈贊助 分類:經史子集
專題:邱榆蕙 日期:2012/3/12 下午 10:11:48
關鍵字:

留言版

文章主題
(回覆時可不用填)
姓 名
評 等
    
Email
驗證碼
ABC (有分大小寫)
留言內容

回覆主題
圖片
     

閱讀更多邱榆蕙報導
邱榆蕙報導列表
"米咕"返家 海洋大學未來一年密集追蹤
生態環保 2012/6/28 下午 08:17:20
紫絲帶反暴力劇場 給予孩童正確觀念
青少兒童 2012/6/25 下午 06:01:09

閱讀更多新網專題
新網專題列表

閱讀更多新網新聞
新網新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