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世嫻透過電影講述音樂家人生故事
新網記者陳慧如台北特稿
2012/3/13 下午 05:12:50 / 經史子集
曾經發行過《東方鳥的三景象》及《狂舞巴哈》兩張古典音樂專輯的謝世嫻,在上海商業儲蓄銀行文教基金會邀請下,為「經典電影音樂沙龍」舉行第5場的講座,活動會場上,藉由電影的播放,搭配謝世嫻的琴聲以及導聆,民眾從中可以更加瞭解古典音樂家的個性及成長背景如何造就他們的音樂風格,也能夠從琴聲中去窺見他們的人生觀。
 |
謝世嫻透過電影播放,帶領民眾體會音樂家的人生故事。(陳慧如攝影) |
現任MUZIK樂刊、PEUGEOT季刊主筆的謝世嫻,經常被問到的問題是為何音樂家都會發瘋且都如此貧困?還有他們是否都深具戀愛經驗,音樂情感才會如此充沛?
謝世嫻在介紹今天的電影《琴戀克拉拉》、《狂戀大提琴》及《永恆的愛人》之前,先為音樂家們平反;她笑說,比起音樂家,畫家發瘋者更不計其數,而或許是因為他們多愁善感的個性,才會導致精神疾病,像是家庭的創傷、愛情的衝擊,又或是天份的自我懷疑等因素,都會因為內在敏感的心靈而折磨著他們。
 |
講座現場有熱情民眾向謝世嫻索取簽名及留影。(陳慧如攝影) |
謝世嫻以探討天才的定義為題,放映的3部電影中,包含有舒曼、克拉拉、布拉姆斯、杜普蕾以及貝多芬等「天才」音樂家,她認為所謂的天才,並不是比別人更聰明,只是付出比別人更多的專注力罷了。成功者背後要付出的心酸面也是外人所無法體會的,以舒曼來說,自卑使他酗酒、精神分裂;布拉姆斯將他終其一生所無法得到的「愛」,幻化為一首首深情、內斂的曲目;杜普蕾也在音樂中,把她內心不被了解的孤獨感詮釋出來。
百聞不如一見,精彩的電影音樂沙龍第6場講座「波蘭‧鋼琴與蕭邦:電影旋律的美麗與哀愁」將在4月9日於中華民國聲樂家協會演奏廳舉行,想聽謝世嫻介紹波蘭音樂家蕭邦的音樂如何被運用在電影配樂中,千萬別錯過報名機會,報名請洽02-25155511分機603吳小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