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琴歌劇團"安平追想曲" 5月登國家戲劇院
新網記者陳慧如台北特稿
2012/3/20 下午 07:54:49 / 文化藝術
為了一份承諾及夢想,現代劇場編導王友輝與秀琴歌劇團團長張秀琴,共同努力了9年的時間,將在今年5月4日至6日登上國家戲劇院,帶來《安平追想曲》的演出。這是秀琴歌劇團創團25年來的最大製作,也將寫下台灣歌仔戲發展史的嶄新里程碑。
 |
《安平追想曲》演員與製作團隊合影。(陳慧如攝影) |
《安平追想曲》編導王友輝說,9年前與張秀琴聊到關於劇團的未來夢想,張秀琴表示有朝一日希望能將外台歌仔戲帶上國家戲劇院的舞台演出,他肯定秀琴歌劇團的實力,也認同那一份追求卓越戲劇品質的心意,所以他向張秀琴許諾,未來一定將劇團帶到藝術殿堂,讓更多社會大眾欣賞歌仔戲文化。
這齣歌仔戲的故事發想源自於1950年由許石作曲、陳達儒填詞的台語流行歌謠〈安平追想曲〉,歌曲內容描寫台南安平女子與荷蘭船醫所發生的異國戀情,更透露出金髮混血孤女與船員之間的愛情故事,呼應兩代母女在愛情中的漂泊與等待。
 |
《安平追想曲》台前幕後團隊與影迷合影。(陳慧如攝影) |
儘管這首歌曲給予王友輝創作靈感,但他說,實際要去重新勾勒劇情的時空背景與人物設定時,還是遇到了瓶頸,將近5個月的時間他無法動筆寫下任何一個字,曾經一度要放棄時,想起與張秀琴的約定,便決定無論如何都要完成該劇的創作。很高興在今年能把《安平追想曲》推上國家戲劇院,他認為這是為精緻歌仔戲打下良好根基的重要一步。
音樂總監周以謙表示,該劇唱腔創作的基本原則,是以傳統的歌仔戲曲調結合創新且稍帶通俗台語歌曲風味的方式來進行寫作。從傳統曲調變革,保留歌仔戲唱腔的根,但又把它開展出新意,比如說一些哭調做一些改變,加入台語通俗歌曲的音樂風格,在不失傳統下又別出新裁,期望能做到雅俗共賞的境界。
 |
《安平追想曲》呈現跨世代的情感流轉。(陳慧如攝影) |
張秀琴介紹該劇時說,故事裡的主人翁遭受打壓的理想及不被祝福的愛情,是深深打動她接演要角的原因,或許是與自己創團以來遭遇不少挫折有關。
她表示,極積想把劇團帶入國家劇院,是基於對歌仔戲的熱愛,她期許能夠得到國家的肯定,以及為劇團帶來更好的名聲,也相信經歷國家殿堂這一站,是邁向更好的未來的必經過程。
見證一個流浪戲班走上國家劇院的時刻,感受台灣歌仔戲創新實驗的代表作,千萬別錯過秀琴歌劇團2012年度之作《安平追想曲》。購票請洽兩廳院售票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