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網新聞網"堅持獨立經營為社會正義弱勢族群發聲
新網記者麻念台台北特稿
2012/3/29 上午 09:00:06 / 新聞媒體
沒有政治靠山、沒有財團撐腰,也沒有宗教團體支持,更沒有學術單位聲援,《新網新聞網》跌跌撞撞,如鳳凰鳥死了再生,竟也存在到今天,而且更要繼續穩健發展下去。
|
《新網新聞網》今日起接替《鳳凰網》,繼續為清流媒體理想努力以赴。(歸鴻亭翻製) |
從台灣開始有高等學府的新聞教育,當時大學窄門裡僅有政治大學、當時的文化學院、世界新專,加上師範大學社教系裡的一個組,還有政戰學校有新聞科系,但在白色恐怖戒嚴情況下,媒體有特許權利但也大都「御用」。
解嚴終於讓真正民主時代來臨,報禁開放但市場太小形成惡性競爭,商業掛帥利潤為大,媒體生態成了市場經濟下的商品,當年傳統顢頇的老大媒體跟不上時代,陸續被殘酷淘汰,想生存的媒體機構為收視率或閱聽率,新聞內容充滿赫斯特式的「黃色新聞」,甚至編造新聞,再加上業採合一,新聞道德與倫理蕩然無存,媒體公正性與尊嚴感已日見式微。
目前的主流媒體,必須重口味追逐社會羶色葷腥、政治意識對立,影響民眾價值判斷愈趨低下;政客口水與影視娛樂當道,每場記者會幾乎所有大小傳媒全部到齊,而文化藝術、生態環保、社會公益的訊息則不被重視完全邊陲化,傳播學者批評為「社會亂象之源」。
從另一個角度分析,現今以新聞、廣電、大傳等類似名稱的科系,已經充斥從台灣北到台灣南的大專院校,每年畢業投入社會媒體市場新人數以萬計,進入新聞市場大染缸即行同化,幾十年來竟很難找到幾位如「乘噴射機」離開的黃哲斌、寧當公民記者揭發「不能戳的祕密」的李惠仁那樣,能夠遵循新聞教育規範的良心新聞人。
拜資訊科技發展快速之賜,網路崛起使成立具有影響力的電子媒體成本降到極低的水平,台灣獨立與小眾網路傳播機構日漸增多且壯大,興起的公民新聞形成反制媒體生態的非主流力量。
這股發自基層的個人媒體、獨立媒體、草根媒體,雖如雨後春筍隨機冒出,但也缺乏專業能力建置網路平台,許多僅能以部落客形態存在,缺乏收入來源更如泡沫般起起落落,不過,至少已經彌補主流媒體不屑一顧,但卻是值得報導的社會溫馨勵志等訊息的傳播管道。
《新網新聞網》同樣也是非主流媒體平台,但目前已經建置不比主流媒體差的網站機制,前後經營超過十年,目前已為社會認同,成為不受政經勢力左右的獨立原生網路新聞媒體。
為永續經營這份歷經千辛萬苦才維持到今天的清流媒體,《新網新聞網》今日起恢復本名繼續發刊,期望更多認同這份理念的網友給與支持與鼓勵,讓客觀公正、注重小眾聲音的新聞平台真正能永續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