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片票房獎勵金吃掉輔導金 促進電影產業發展需改革
新網記者歸鴻亭台北特稿
2012/7/12 下午 11:55:12 / 文化藝術
文化部今日召開「文化國是論壇」第一階段第四場次,邀請電影人郭台強、朱延平、李烈、陳鴻元、楊力州討論「尋找振興國片的黃金密碼─輔導金制度的設計」。
|
文化部今日召開「文化國是論壇」討論「尋找振興國片的黃金密碼─輔導金制度的設計」。(文化部攝影) |
文化部影視產業局局長朱文清表示,政府從1990年設國片輔導金制度,2009年因國片票房跌入谷底設票房獎勵金,凡在台北市票房達1,000萬元以上的國片,即可獲票房20%的獎勵金。
他說,這些鼓勵措施使國片已走出低迷時的谷底,連續3年來持續蓬勃發展,去年投產國片達55部,平均每片投資金額約2,000萬,總票房近15億元,市占率達到17.5%、是前年的2.4倍;而台灣電影的創意與動畫技術實力,已逐漸受到國際肯定,顯見國片輔導金制度實施多年已具成效。
製片人李烈認為,電影輔導金每年只有1億4,000萬,僧多粥少不符業界實際需求,這種票房獎勵金立意固然不錯,但是獎勵金一發,輔導金就沒有,所以主張政府明年預算縮減,文化部其實可以考慮取消票房獎勵金,而護住輔導金。
李烈指出,對於國片院線的補助,是從前國片沒有觀眾時階段性的措施,現在看來也沒有必要,這樣才能讓珍貴的輔導金用在刀口上。
電影事業發展基金會董事長朱延平也說,票房獎勵金是在國片占有率不到1%時制定,現在國片市占率已超過10%,那些拿到輔導金之後的業者應該回饋電影業,讓下一部拍片有資金才合理。
龍祥電影董事長王應祥則意有所指的說,輔導對象應限本土電影,排除合拍片。
發行商得藝國際媒體總監陳鴻元說明,英國透過樂透彩券盈餘的回饋,用於輔導電影產業與培養觀眾,法國政府規定取得執照的電視業者,必須出資拍攝電影,或比照投資高科技的租稅減免,鼓勵民間投資電影產業。
中影董事長郭台強則表示,英業達集團會長葉國一、創見資訊董事長束從萬等科技業CEO等許多企業人對電影有興趣,如何讓投資架構與流程變得更有效率,相信有助於電影業的發展。
紀錄片導演楊力州指出,台灣國片能夠復甦,與過去二、三十年來的校園巡迴推廣有關,特別是求真的紀錄片,比起劇情片或商業片,反而更能觸動觀眾的心靈,紀錄片是台灣電影類型中的一支強項,可以在兩岸三地甚至亞洲地區建立特色,更貼近台灣文化特質。
龍應台回應,電影界長期以來單打獨鬥,文化部角色除了針對輔導金評審制度進行細緻檢討,未來會針對電影欣賞人口養成、人才培育、產業通路、國際行銷等四大面向,整合政府與民間企業力量,使電影成為文化國力的一部分。
她說,國片輔導金每年預算明顯不足,特別是遇到預算荒年,中央政府預算統刪10%,絕對需要引進開源的做法,投資抵稅,以及文創法的誘因,包括參考美國kickstarter在網路進行電影人、投資人兩者媒合,促進電影產業發展。都是可以積極進行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