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城市記憶 臺北市文獻會60年展出"臺北第一"
新網記者麻念台台北特稿
2012/8/11 下午 03:41:06 / 民俗古蹟
走過一甲子的臺北市文獻會,見證了臺北市歷史發展的進程,今日至9月28日於剝皮寮歷史街區展出「臺北第一」暨「臺北市文獻會60週年」聯展。
|
臺北市文獻會60週年選定5個極具歷史意義的文物開啟「歷史之匣」。(歸鴻亭攝影) |
臺北市長郝龍斌出席致詞表示,臺北市最重要的城市記憶是靠臺北市文獻會各委員們、專家學者等的努力保存,讓所有臺北市民認識自己的歷史,進而產生認同感,這份情感才是臺北最珍貴的寶物。
文獻會特別選定5個極具歷史意義的文物作為開箱寶物,由郝龍斌並與文化局長劉維公等5位貴賓一起開啟「歷史之匣」。包括1709年台灣的開發的第一張墾號「陳賴章墾號」;文獻會典藏清代金石名家呂世宜墨寶;竹子胡蓬萊米原鄉的蓬萊米稻米標本;「北投石」發現者岡本要八郎的兩本手稿,1912年「北投石」是唯一在國際上以臺灣地名命名的礦石;另外還有民國41年出版的《臺北文物》創刊號,及當年因新舊文學論戰遭省教育廳列為禁書沒收的第3卷第3期,研究價值彌足珍貴。
|
臺北市長郝龍斌參觀「臺北第一」暨「臺北市文獻會60週年」聯展。(歸鴻亭攝影) |
臺北市文獻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莊永明指出,這次展覽設計近30個木匣子,取「匣子」與「甲子」的諧音與字形,用「匣子」來承載逾60個「臺北第一」及「文獻一甲子」故事。「臺北第一」共分為文化、建設、市政、生活、自然和故事等5大主題,展示有關的老照片、明信片、文物等,數量逾600件,每件都是一則則說不完,精彩的台北故事。
展場後半區,文獻會特別利用數位科技展示方式,呈現歷經一甲子的蒐藏文物及近年來數位化成果,透過數位相框精緻圖檔,以9大類主題展出文物,包括芝山岩出土文物、書法、繪畫、老照片、古契、明信片、地圖、古契、常民文物等,並以「看見臺北風景」為概念,設計一扇扇復古的窗,展示近來典藏之攝影名家鄧南光及張才的作品。
莊永明並說,把臺北市以前的歷史匯整出來,讓後人能了解到臺北歷史的根源與發展是文獻會的工作重點,未來文獻會除了蒐集歷史文物外,會有更多開創性的作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