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尊SCI與SSCI論文 台灣學術專書沒人寫
新網記者歸鴻亭台北特稿
2012/8/13 下午 03:48:12 / 經史子集
台大心理系教授黃光國與政大教育系教授周祝瑛今日上午召開「搶救台灣專書」記者會,發表兩人英文專書時批評,國內獨尊SCI、SSCI的後果,造成大學淪為論文製造工廠。
 |
台大心理系教授黃光國(右)與政大教育系教授周祝瑛(左)藉出版英文新書,指國內獨尊SCI、SSCI的後果,台灣學術界被邊緣化。(歸鴻亭攝影) |
黃光國表示,於大學評鑑太注重教授的論文發表數量,導致學術專書的數量大幅下降,進而導致國際上的台灣專書出版質量日漸萎縮,甚至國內許多學科嚴重缺乏大學教科書。
他指出,以《中國心理學大全》為例,過去大都是中國人寫、外國人編,現在則大都外國人寫,顯示台灣學術界被邊緣化的危機。
黃光國警告,獨尊SCI與SSCI論文,台灣出版學術專書的數量不斷下滑,已造成人文科學學術專書數量下降,如果任由問題繼續惡化,台灣學術專書將在美國大學圖書館消失,將來我國的學術地位會更加式微。
周祝瑛則指出,學界日前反彈大學評鑑過度重視SCI、SSCI的論文發表數量,有2,332位學界人士參與「反對獨尊SSCI連署」,其中高達8成的連署者是來自人文社會領域。
 |
黃光國與周祝瑛呼籲教育部、國科會、中研院、各大學必須正視台灣學術專書沒人寫的現象。(歸鴻亭攝影) |
她說,中研院的實證研究發現,國內各大學評鑑標準過於單元,各校跟隨國科會的標準,把期刊論文視為最重要的學術研究表現,太過重視SSCI、TSSCI的結果,對人文社會學科產生不利的發展,仰賴國外甚至中國的進口材料,無法反映台灣本土經驗與案例內容,讓大學教學與台灣社會嚴重脫節。
周祝瑛指出,人文社會學科的學者寫專書絕對有指標意義,但台灣的年輕學者受到SCI與SSCI的影響,只想專攻可以登上期刊的論文,對於寫書反而興趣缺缺;由於這種出版專書不予計算分數的規定,獨尊SCI與SSCI已經出現反效果,必須及早因應。
他們都呼籲教育部、國科會、中研院、各大學必須正視目前「研究重於教學」所導致的高教危機,肯定教育部、國科會主管能夠首度針對未來大學評鑑提出「去指標化」的看法。
黃光國的著作為《Foundations of Chinese Psychology》(中國心理學基礎),周祝瑛則是與莊俊儒合寫《Taiwan Education at the Crossroad》(台灣教育在十字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