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古代中國怪獸檮杌出發 2012台北雙年展今開展
新網記者歸鴻亭台北特稿
2012/9/28 下午 07:46:11 / 文化藝術
2012台北雙年展《現代怪獸/想像的死而復生》今日在台北市立美術館開展,以名為檮杌的古代中國怪獸為出發點,設計出具有特色的六個微型博物館,重新敘述現代歷史。
|
台北雙年展《現代怪獸/想像的死而復生》〈等候大廳:現代性場景〉的談話室,(歸鴻亭攝影) |
北美館館長黃海鳴表示,本屆雙年展由來自柏林的安森.法蘭克(Anselm Franke)策畫,邀請47組藝術家與團隊,共80多位藝術界人士共同參與。
展場包括台北市立美術館及位於士林的紙廠1918展出系列作品,其中包含六座「微型博物館」為韻律博物館、「前」紀念博物館、歷史與怪獸博物館、葫蘆博物館、基底無意識博物館與跨越博物館,不論是參展藝術家人數或展出面積均為歷年之最。
|
台北雙年展的出發點是名為檮杌的古代中國怪獸。(歸鴻亭攝影) |
黃海鳴指出,本展企圖透過亞洲的觀點,反映現代性歷史的諸多問題與過程,用當代藝術的態度,探尋真正的全球性的歷史經驗;活動期間將規劃9場賞析會與4場藝術對談,並於10月2日起每週二至週日,提供每日2場中文定時導覽,週六晚間19:00另增加星光場次。
策展人安森.法蘭克介紹這次展出內容,《現代怪獸/想像的死而復生》探索檮杌是否可能作為所有現代性的一種共通經驗,並將怪獸當成某種形象,透過它來觸及當代藝術家在創作中對現代歷史的處理。
檮杌是虛構的呈現,也是某種癥狀,表現出惡名昭彰地橫行在人類理性和史實敘述以外的事物。
|
左為北美館館長黃海鳴,右為2012台北雙年展策展人安森.法蘭克。(歸鴻亭攝影) |
他說,怪獸的形象本身將具有前所未見的新身分,最終構成某種「多重固定形象」的觀看動線,將有可能同時以二種方式感知那些熟悉的圖畫描繪,而圖像的形象和背景的關係可以彼此轉換。
在整體的展覽呈現中,觀者將遇見的檮杌的身分和畫面總是變動不定,化身為持續變動的翻轉,使觀者身處於檮杌所盤踞的搖晃點上,述說著想像在所謂的現代性情狀和神話中的許許多多的生與死。
《2012台北雙年展:現代怪獸/想像的死而復生》,將於2012年9月29日至2013年1月13日在美術館的一到三樓,以及士林紙廠(紙廠1918展區)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