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用PVC產品可能有含毒塑化劑 病患健康堪慮
新網記者吳岱穎台北特稿
2012/10/12 下午 01:34:36 / 消費資訊
塑化劑事件至今已超過1年,但在關乎人民健康的醫療用品,例如導管、藥水袋,甚至餵食早產兒的腸胃管都含有過量塑化劑的成分。
|
立法委員林淑芬質疑衛生署未能管制塑化劑在醫療用品材料上的含量。(歸鴻亭攝影) |
立法委員林淑芬、地球公民基金會李怡蒨、新光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江守山、婦女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常務董事黃淑德,及看守台灣協會秘書長謝和霖今日召開記者會,希望健保局、衛生署將醫療改變政策,增加無塑化劑的材質的醫療用品。
林淑芬表示,衛生署雖然比照歐盟制定的5種塑化劑每日耐售量參考值,但卻未能依照這些標準管制塑化劑在醫療用品材料上的含量。
經常需要接觸醫療用品的江守山指出,PVC(聚氯乙烯)材質製造的醫療用品有塑化劑溶出的危機,而在這些醫療用品的包裝上也明確指出不要使用PVC材質的醫療用品盛裝或運送藥劑,因藥物可能溶出塑化劑。
|
看守台灣協會秘書長謝和霖說明如何分辨是否為PVC材質的方式。(歸鴻亭攝影) |
同樣都和美國購買醫療用品,江守山說,美國提供台灣的醫療用品和賣給日本的醫療用品是不一樣的,台灣用PVC材質,日本的則不是。
江守山指出,以胰島素為例,若用PVC材質的醫療用品裝胰島素,胰島素會被PVC吸附,進而降低醫療效果,長期使用的結果,容易造成腎臟長出水泡,洗腎患者的狀況會更加危急。
另外,如果裝有擴張心血管功效和增強心臟功能的硝酸甘油,硝酸甘油不但會被PVC吸附,還會溶出塑化劑。
謝和霖現場示範如何分辨是否為PVC材質的方式,他拿一個點滴軟袋和加熱過的銅線,再沾一沾軟袋上的塑膠,拿到小瓦斯爐上加熱,馬上看到綠色的火焰;謝和霖說,這就代表軟袋的材質含有最毒的塑化劑DEHP,若火焰沒有出現變化,就表示沒有塑化劑。
|
民眾要注意關乎人民健康的醫療用品都含有過量塑化劑的成分。(歸鴻亭攝影) |
既然知道有些醫療用品含有塑化劑,民眾可否要求自費使用非PVC材質製造的醫療用品,黃淑德表示,民眾無法自費購買成本較高的非PVC材質醫療用品,因為依照依《醫事服務機構特約及管理辦法》第12條規定,「健保給付之項目,保險醫事服務機構不得囑保險對象自費或自購藥劑、治療材料或自費檢查。」
黃淑德認為,醫院在營運的商業考量下,捨棄較安全的材質,而健保局並無考量依照不同材質製成的醫療用品提供不同的補助標準,導致目前含有塑化劑的醫療用品數量逐年增加。
衛生署食管局醫材組簡任技正杜培文指出,去年開始要求廠商必須將明確標示製造材質,讓病人了解所使用的醫療用品。不過她表示,在市面上可以代替PVC的產品並不多,而且價格差很多,衛生署仍在尋找可行的替代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