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龍應台談論振興國片 "電影不能只靠熱情"
新網記者歸鴻亭台北特稿
2012/11/10 下午 06:12:28 / 演藝動態
導演李安今日中午與文化部長龍應台短暫會談,很感慨表示,拍電影不能只靠熱情。
 |
導演李安認為拍電影不能只靠熱情。(歸鴻亭攝影) |
李安說,每次回來,新聞局長就換另一個人,現在還裁併掉成為文化部裡的一部分,當年能拍電影是靠新聞局電影輔導金制度,讓他有機會寫劇本、拍電影,現在看國片的未來,感到憂心。
他表示,從他拍的第一部電影劇情片《推手》,到現在的這部《少年PI的奇幻漂流》,都有許多地方仰賴已經裁撤的新聞局協助,因此特別在片尾放上新聞局標誌「GIO」,讓全世界都看到台灣,也當作是功成身退的新聞局,多年來輔導電影的最後代表作。
 |
左為李安、右為文化部長龍應台今日中午短暫會談。(歸鴻亭攝影) |
李安指出,過去的台灣電影偏向藝術性、個人的路線,但他觀察4、5年前國片就有一股新的氣象出現。
他強調,這次拍《少年PI的奇幻漂流》把好萊塢帶來台灣,希望這些經驗幫助台灣電影產業及年輕的電影工作者,看到大規模的電影製作是如何運作、呈現,並期望有更多電影來台拍攝,因為台灣什麼都有,只是大家不曉得。
李安感慨的說,在這次經驗中最大的發現是好萊塢的電影工作者居然有生活、家庭及假期,生活有品質,但台灣做電影靠的是熱情支撐,電影人流血、流淚、流汗,憑著熱情拍完一部片,卻不知下一部電影在哪裡,呼籲政府應多聽聽電影工作者的意見,以便規劃完善機制,才能有效扶植台灣的電影產業。
 |
龍應台回應要將政府預算力量集中來幫助電影業者。(歸鴻亭攝影) |
對兩岸電影環境的比較,他認為電影是群體的工業,台灣有創意、大陸有實力,應該多合作交流;台灣不妨多與大陸合作拍片,大陸應該培養自己的人才,創造出屬於自己的奧斯卡。
龍應台回應,台灣電影產業的規模不大,需要政府在重要關鍵時刻協助,目前電影輔導金機制也需要檢討,讓有限的政府預算力量集中來幫助電影業者。
對李安的評價,龍應台認為李安就是台灣之子,他很積極想將台灣放進世界地圖,也不怯於告訴世界他來自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