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品無高貴低價之分 藥效符合病患需要最重要
新網記者吳岱穎台北特稿
2012/11/29 下午 02:55:55 / 人權社會
《新新聞》今日公布「重大疾病民眾就醫與用藥認知」調查,發現醫護人員比一般民眾更擔心藥物副作用,有7成的民眾願意額外付較高的價錢使用原廠藥,有5成的民眾不知道什麼叫「原廠藥」及「學名藥」。
 |
《新新聞》今日公布「重大疾病民眾就醫與用藥認知」調查。(歸鴻亭攝影) |
民間監督健保聯盟發言人滕西華表示,大多的民眾都有藥「越貴越有效」的迷思,然而,藥有沒有效、是否符合民眾需求最重要,貴不貴不是重點;許多診所醫師建議病患或家屬自費使用較貴的藥物有較好的療效,但這些都是診所賺錢、求生存的行為。
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藥品組副研究員林邦德表示,「原廠藥」指開發出新藥的藥廠稱為原廠,他們開發出來的藥便稱作原廠藥,當廠商擁有的新藥專利保護時間過去,其他藥廠可依原廠申請專利時所公開的資訊,生產相同主成分的藥品,該種藥物就稱為「學名藥」。
 |
大多的民眾都有藥「越貴越有效」的迷思。(歸鴻亭攝影) |
在《新新聞》的調查中發現,百分之85的專業醫護人員和百分之63的名眾認為,原廠藥換成學名藥會容易產生副作用,因此用藥時偏好以原廠藥為主。
滕西華認為,民眾不應以價格高低來判定藥物好壞,原廠藥不一定比較好,不管換成原廠或學名藥,都會有副作用發生的機率;藥效有無符合病患需要才是最重要的重點,而不是考慮藥物價格的高低。
「重大疾病民眾就醫與用藥認知」調查,由《新新聞》與台灣指標民調公司合作,針對全台1201名、滿20歲民眾進行電話訪問式的調查,調查時間從2012年10月8日至11日為止;在10月4日到12日,針對104人力銀行會員中306位「具醫護背景」的人士進行網路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