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情台灣味 品嚐台灣甜點細嚼文化百年芬芳
新網記者范詩敏台北特稿
2012/12/1 下午 01:55:16 / 民俗古蹟
甜點,有著多重文化特質與無盡的甜蜜滋味,從原料、製作到第一口品嚐都有說不完的故事。
|
台北故事館設計一位騎腳踏車賣甜粿老者的模型,讓參加「腳踏龜」傳統活動的民眾感受古老味的氛圍。(歸鴻亭攝影) |
與現下年輕人時興的西式甜點比較,台灣傳統的甜點更富含一層文化底蘊的氣質,在於台灣人吃甜點必定和禮俗脫不了關係,舉凡婚姻嫁娶、小兒滿月、廟會節慶等,空氣中總少不了甜滋滋香氣。台北故事館與台北市政府文化局今日至102年4月7日止,共同舉辦「甜點‧故事‧台灣味」展,透過展覽譜出甜點風華樣貌。
今日開幕式中,台北故事館現場裡有8位滿週歲的小朋友一同進行「腳踏龜」的傳統活動,祈求孩子一生能夠平安長壽地成長,現場爸爸、媽媽、阿公、阿嬤一同參與,小朋友們有吃又有玩,真是不亦樂乎!
台灣糕餅文化專家暨策展顧問張尊禎表示,台灣味的甜點有著屬於在地性的文化感情,從層次分明的餅皮,印在上頭的美麗圖案,每嚐一口都令人感到驚喜;各式各樣民俗節慶,甜點師傅的技術及老餅鋪的傳承經營,更充滿著台灣最真實的甜點滋味。
|
台灣傳統建築研究者李乾朗特別對賣甜粿老者模型感興趣。(歸鴻亭攝影) |
他說,很慶幸能參與這次展覽,和更多人分享台灣甜點的美好故事。早期糕餅的種類由於原料取得有限,口味較單純,大部分是以麵粉或米磨成粉加入糖製作而成,帶有淡淡的甜味,餅類有發酵餅、香餅、麥芽餅等等;糕類則有綠豆糕、鹹糕仔等,經常出現在各式重要節慶、廟會慶典和生命禮俗中。
張尊禎指出,製作甜點的模具,不僅增添了圖樣花紋,也寓示著文化傳統的意涵;若是仔細端詳糕餅上的圖案,會發現許多迎福納祥的題材,比如龜、魚、龍、鳳、桃、福祿壽三星等等,取材自大自然及人物神話故事中的紋飾,象徵吉祥和喜慶,充滿民間對生活的期待以及追求幸福的人生觀。
這一次,台北故事館將展區延伸到剝皮寮歷史街區,展覽透過8大主題,帶領民眾用不同的視野來看台灣甜點的故事。
|
進行「腳踏龜」傳統活動的媽媽讓可愛的小朋友吃紅龜。(歸鴻亭攝影) |
台北故事展區從「甜點的故事」、「百年老店‧好甜點」、「喜式甜點」、「甜點的季節」、「甜點的秘密」、「甜點的美」、「甜點視聽室」等7大主題切入,以及包含多件老餅店的珍貴史料,比如大稻埕「龍月堂」在日治時期開店時收到的立體繡工八仙彩,新店「金城蘭」餅店有開店百歲紀念餅模,新莊「老順香」提供有200年歷史的模具。
展場還有近百個特色餅模,最大尺寸直徑長達88公分,模具上圖樣各異其趣,代表不同的意義。故事館也帶領民眾探出甜點的秘密,二樓展間有香料色素聞香瓶,並提供「甜點食譜籤詩」讓參觀者可以任意抽出想要的甜點籤詩回家做甜點。
剝皮寮展區則展出「藝術家的甜點世界」,讓3位藝術家用左品來表現甜點的趣味性。許家瑜用160公分高的大冰淇淋創造出「吃兵」系列;陳秋瑾用台灣傳統甜點紅圓和西方糕點,製作成為一幅幅色彩鮮艷的水彩作品;蘇子涵融合城市意象,創作出一系列甜點創意裝置,在古樸的剝皮寮歷史展區中更顯有趣。
台北故事館創辦人陳國慈總監表示,過去9年來,故事館的展覽不斷尋找機會突破間限制以及跨縣市合作。所以,故事館在2006年「老行業的故事展」結合新竹役所開啟首次巡迴展出;2012年「鈔票故事展」巡迴到國立高雄科學工藝博物館展出。
陳國慈說,這次特展「甜點‧故事‧台灣味」是第一次在台北市內延伸展區,同時就兩處古蹟來說甜點的故事,展區打破區域的疆界,讓觀展成為一種城市小旅行,讓台北故事館為推廣古蹟再生的理念,開創新里程碑。
|
「甜點‧故事‧台灣味」開幕,滿周歲小朋友進行踩紅龜祈福長壽儀式。(歸鴻亭攝影) |
她指出,甜點是一個能創造生活幸福感的小角色,從甜點的原料到製作成形就有說不完的故事。這次和台北市政府文化局共同舉辦「甜點‧故事‧台灣味」就從生活中的甜點出發,帶出了甜點精彩的歷史文化及藝術內涵。
「甜點‧故事‧台灣味」特展期間,台北故事館同時規畫出多項活動與講座,包括餅模收藏家黃鳳鳥的「餅模傳奇」,以及台灣糕餅專家張尊禎「糕餅的故事」等主題講座;還有「餅模DIY」活動,讓民眾可以親手製作特色明信片。
另外,台北故事館古蹟前即將擺起「我家的甜點」市集,要讓全家大小一起來逛市集吃甜甜。12月起,更有「甜點巴士」啟動,帶領大家在故事館及剝皮寮間走訪老街小巷,一同探訪甜點的好滋味!相關回動訊息可洽
台北故事館官方網站,或電(02)2587-55655轉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