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文學館古樸又現代 多處互動裝置拉近文學距離
新網記者吳岱穎台南特稿
2012/12/22 下午 10:58:17 / 經史子集
台灣第一座國家級的文學館「台灣文學館」位於台南,是一座擁有百年歷史的國定古蹟,台灣文學館記錄並展示台灣文學的發展,自早期原住民、明鄭時期、清領、日治、戰後的文學狀況,結合現代科技和文學文物,讓民眾更加親近台灣的文學作家和生活。
|
台灣文學館資深導覽館員杜明昌介紹該館頗受歡迎的「兒童文學房」。(歸鴻亭攝影) |
前身為日治時期台南州廳的台灣文學館,在建築構造上因戰爭及長年失修有許多損毀的地方,台灣文學館館長李瑞騰表示,文學館自1997年開始進行修復工作,2003年修建完成,是台灣近年「古蹟修復再利用」的典範。
修建過後的文學館內部除了原有的古樸氣氛,同時也呈現出現代感,台灣文學館資深導覽館員杜明昌表示,展場內較多元現代的設計奠基在原有的建築結構上,在不破壞古蹟建築的原則下,依照展示廳的展示主題而有不同的設計。
|
展場「台灣文學的內在世界」3個拱門開始播放電影影像和聲音。(歸鴻亭攝影) |
王素惠舉例,在「流轉書頁生典律」的展場中,設計了許多令人惠心一笑的巧思藝術在展場中,例如「我手寫我聲」的裝置,呈現過去與現代寫作方式的不同,民眾可在一張桌子上看到手寫書桌的陳設和電腦打字的擺設,只要動一動桌上的機關,將會有影像投影在書桌上的稿紙或電腦道具,模擬用手寫在稿紙上或電腦打字的情境,並有打字或書寫時的聲音同時播放,和民眾互動的設計,讓人產生興趣。
另一個展場「台灣文學的內在世界」,入口一進去便見到古建築的3個小拱門,台灣文學館主任秘書王素惠說,鑲在拱門上的玻璃隔層平時是透明可看到對面景物,但按一下牆上的按鈕,裝在拱門上的透明玻璃變成半透明,3個拱門開始播放電影影像和聲音,王素惠表示,因為有3個拱門,投影時必須讓3個投影機同時運作,不論是在製片上或投影上,在技術方面都需要時間點算的剛剛好,要不然就會發生影像不同步的情況。
|
動一動桌上的機關,「我手寫我聲」將會有影像投影在書桌上的稿紙或電腦道具,模擬用手寫在稿紙上或電腦打字的情境。(歸鴻亭攝影) |
為了讓大朋友小朋友都喜歡到台灣文學館,台灣文學館公共服務組組員左美雲表示,文學館針對為小朋友設計了一處「兒童文學房」,房間特地採挑高明亮的空間設計,讓整個書房給人感覺溫馨舒適,父母親可在有著淡淡色彩的彩色玻璃窗旁唸故事書給小朋友聽,小朋友也可自行拿著書坐在大型紅色沙發圓椅上舒服的看書。
台灣文學館以展示台灣文學主題和文物為主,有定點與流動的兩種展示模式,透過移展館外,例如行動博物館的方式,讓更多人認識台灣文學的現況與過去;文學館也進行研究與典藏的工作,編輯、翻譯、保存、應用等工作,有系統地對台灣的文學及文物進行保存、研究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