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音三毛葉石濤珍貴文物手稿盡在台灣文學館
新網記者吳岱穎台南特稿
2012/12/23 下午 08:54:22 / 經史子集
位於台南的國立台灣文學館,不但負責台灣文學的研究、典藏、展示和推廣,位於文學館地下2樓的文學庫房,更蒐集了作家本人及其家屬捐贈的文學文物,館藏數量高達14萬件。
|
國立台灣文學館研究典藏組研究員鄭蓮音介紹庫房裡珍貴的文學文物。(歸鴻亭攝影) |
台灣文學館收藏的文學文物除了作家珍貴的手稿之外,信札、照片、器皿、輪椅、衣物、書畫墨寶等皆在文學館的收藏範圍,例如葉石濤的藤椅、林海音的旗袍、三毛和荷西的定情之物等,目前已接手了461批的捐贈、1萬5千件手稿、2萬多件信札和6萬多件圖書期刊。
研究典藏組研究員鄭蓮音表示,台灣文學庫房的總面積約500坪,分為前置工作區、修護室、手稿信札區、圖書期刊區、器物類區、書畫區等;從捐贈者接手的書籍、信札等紙張類的文物,送到前置工作區時,會先看這些紙張的狀況,若有泛黃發霉的情況,要優先處理分類,將這些發霉的紙張送到專業的紙張修復師手中進行修復和保養,較沒大礙的文物,研究人員依照手稿尺寸,剪裁適合的塑膠覆蓋片,將這些手稿編號保存。
|
三毛和荷西在撒哈拉沙漠使用過的盛水羊皮袋囊。(歸鴻亭攝影) |
為讓這些珍貴的文物保持在良好的狀態,庫房的溫度、濕度一定都要精準地控制,鄭蓮音說,庫房的溫度控制在22度上下,濕度則是在50度左右,天花板上的日光燈是具有濾紫外線的功能,以免文物被光線中的紫外線傷害。
鄭蓮音指出,對於紙張類的文物來說,除了紙張因為時間的累積而劣化,紙張上的膠帶、訂書針、害蟲等都是手稿殺手,若拿到有著膠帶、訂書針的手稿,第一時間就是小心翼翼的把這些東西拆除。
台灣文學館館長李瑞騰表示,作家手稿在當代的數位時代中,顯得更加珍貴,隨著科技的發展,電腦打字取代手寫稿紙,手稿的量越來越少,老一輩文學家的手稿更是無價,因此文庫對於這些手稿的保存更為重要。
|
前輩作家朱西寧的《八二三註》手稿。(歸鴻亭攝影) |
除了紙張類的文物外,鄭蓮音表示,文學家用過的書桌、輪椅、藤椅、陶瓷等大型物件雖也在收藏的範圍,不過礙於空間有限的關係,在是否收藏這些大型物件時館方會幾番思量,不會廣納大型文物,以免造成空間不足的問題。
鄭蓮音說,並非所有有意捐贈給台灣文學館的文物都收,館方目前以高齡台灣文學作家的文物收集為主,也會依照其文學的內容是否符合台灣文學的定義等多方的考量來接收文物。
李瑞騰表示,除了被動的收集文物之外,館方也會積極與作家洽談,讓台灣文學館的文物更加多元珍貴,在與作家洽談這方面,由於對方會考慮是否值得、是否值得信任等因素,所以需要較多的時間與作家或家屬取得信賴的良好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