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加至最愛
檢視信箱
進入商場
前往藝坊
 
現在時間 現在時間

Hi, 您尚未登入喔! 會員 登入 註冊

略過巡覽連結

"崩世光景"在崩壞與希望間尋找重生能量 "即席寫真"帶來視覺與現場雙重沉浸


新網記者麻念台台北特稿
2025/11/13 下午 07:58:52 / 文化藝術

 以身體作為見證、影像作為回應,將舞蹈推向更深的情感與社會議題現場。法國前衛編舞團隊狂徒(LA)HORDE)與英國編舞攝影家班吉・瑞德(Benji Reid),分別在今年的Camping Asia帶來兩部作品《崩世光景》(Room With A View)與《即席寫真》(Find Your Eyes)。11月14、15、16日接續於臺北表演藝術中心登場。

法國前衛編舞團隊狂徒(LA)HORDE)座談。(歸鴻亭攝影)
 法國前衛編舞團體狂徒(LA)HORDE攜手馬賽國立芭蕾舞團,11月14、15日登上臺北表演藝術中心大劇院,帶來作品《崩世光景》。作品誕生於疫情與社會動盪時期,以「崩壞與重生」為核心,描繪當代人面對瓦解與希望的交錯時刻,並思索藝術如何為下一個世代開啟未來的可能。

 法國前衛編舞團隊狂徒由瑪琳.布魯蒂(Marine Brutti)、喬納森.德布爾(Jonathan Debrouwer)與亞瑟.哈瑞爾(Arthur Harel)組成,3人融合舞蹈、視覺藝術、造型與影像創作等領域,2019年接任馬賽國立芭蕾舞團(Ballet national de Marseille)藝術總監後,推出的首部作品《崩世光景》,與法國知名電子音樂創作者霍恩(Rone)合作,打造如末日般的舞臺與音場地景,聚集來自多個國家與文化背景的年輕舞者,以強烈身體能量回應當代世界的動盪與崩壞。

狂徒《崩世光景》。(臺北表演藝術中心提供)
 狂徒(LA)HORDE表示,《崩世光景》除了探討社會崩解、氣候變遷與青年抗爭,也是一場集體的身體經驗:「當觀眾在劇場裡,1小時15分鐘都放下手機,與陌生人共同面對一個作品,那種『在一起』的感受,本身就是藝術最珍貴的意義。」他們相信,藝術不只是表達,更是一種對話的開端,「這個時代最需要的,就是彼此傾聽與對話的能力。」

 《崩世光景》的靈感來自電子音樂製作人Rone的邀約。雙方在創作初期圍繞著彼此最關心的議題—崩壞。「崩壞不一定是負面的,它可能是舊結構的瓦解,也可能是更新的開始。」作品中所談的「生態」,不僅是自然環境,也包括性別、酷兒、社會階層等不同層面的結構性生態;當體制崩塌之後,也許正孕育著新的連結方式。

法國前衛編舞團隊狂徒(LA)HORDE)合影。(歸鴻亭攝影)
 狂徒(LA)HORDE指出,「Room With A View」這個標題源自「擁有景觀的房間」,過去曾是高級飯店的噱頭—象徵少數人得以享有的特權視角;同時,它也暗示我們每個人手中的手機螢幕,那是扇24小時不關閉的「世界之窗」,在數位時代,它也意寓觀看世界的方式與距離都被重新定義。

 狂徒(LA)HORDE認為,表演藝術之所以動人,正因為它是一種「消失的藝術」—演出結束的瞬間即告消逝,僅留存於觀眾心中。「我們無法帶走舞台上的任何東西,但如果觀眾在離開劇場後開始思考另一種可能的世界,那就是藝術最深的力量。」創作此作,並不僅是關於抗爭與崩解,更是在廢墟中尋找希望的行動。「文化與藝術是由創造它的人共同構成的,我們希望透過每一次演出,讓觀眾感受到人與人之間重新連結的可能。」

班吉・瑞德《即席寫真》座談。(歸鴻亭攝影)
 英國藝術家班吉・瑞德的《即席寫真》則以攝影捕捉日常生活中的無聲戰爭—種族歧視、毒癮、社會疏離與創傷。透過舞者在現場的演繹,每一幅影像被賦予身體節奏與情感,讓觀者直面痛苦、掙扎與希望,感受脆弱中的自由與解放。11月15、16日臺北表演藝術中心大劇院藍盒子登場>

班吉・瑞德《即席寫真》。(臺北表演藝術中心提供)
 7歲開始跳舞,40歲前專注於劇場的班吉.瑞德,投身攝影是他對經濟不穩定和日常生活限制的一種反抗。「即使沒有資金,沒有劇場、製作人,我也能繼續創作,IG就是我的藝廊。」在他眼中,劇場、編舞、攝影的本質相同,都是透過影像與故事探討人類處境,他相信影像的力量不在形貌而在於經歷,「我拍的是他們經歷了什麼」。班吉從舞者到導演,再到攝影創作者,他以獨特的「編舞式攝影」思維串連劇場與影像,回到舞臺整合了他創作生涯所有能力,讓藝術實踐合而為一。

 音樂作為《即席寫真》的重要元素。Benji與音樂創作者Andrew Wong合作多年,這次製作陸續進行了5年,從超過2000首素材中精挑細選出17段音檔,包括冥想氛圍的曲目、留白與沉浸感設計,以及與偶像或非洲未來主義相關的音色與鈴聲,用以引導觀眾情緒、營造療癒體驗。音樂不僅是背景襯托,而是與舞者動作、攝影過程與即時影像緊密呼應,共同構築完整的視覺與感官世界。

班吉・瑞德《即席寫真》合影。(歸鴻亭攝影)
 為了讓現場攝影即時呈現,影像控制師Ross Flight表示,使用多媒體編程進行影像轉換與操作,即便攝影師以直立拍攝,畫面也能快速轉為橫式呈現。每場演出約拍攝300張照片,除了少數不完整的影像,幾乎全部即時投影到舞台屏幕上,觀眾可在兩秒內看到攝影成果。
頻道:捐贈贊助 分類:文化藝術
專題:麻念台 日期:2025/11/13 下午 07:58:52
關鍵字:崩世光景,即席寫真

留言版

文章主題
(回覆時可不用填)
姓 名
評 等
    
Email
驗證碼
ABC (有分大小寫)
留言內容

回覆主題
圖片
     

閱讀更多麻念台報導
麻念台報導列表
"貓隱黑穹"留給劇場的一點另類思考空間
文化藝術 2025/11/8 下午 11:54:09

閱讀更多新網專題
新網專題列表

閱讀更多新網新聞
新網新聞列表
國立臺灣博物館首度突破年度百萬人次入館
經史子集 2025/11/11 下午 08: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