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傳藝表演團來台交流 低沉喉音軟骨功學生驚嘆
新網記者麻念台/吳岱穎台北特稿
2013/1/10 下午 08:23:37 / 文化藝術
曾有古老綿延繁盛文化的蒙古,以長調、呼麥與馬頭琴的草原傳奇,讓人親炙靈魂的豐厚內涵。
|
蒙古國立民族歌舞團團員表演倒立在空中的軟骨功。(歸鴻亭攝影) |
蒙古國立民族歌舞團舞蹈家及中央歌舞團等國家級表演家,組成20餘人的蒙古傳統藝術訪問團,今日來到國立台灣戲曲學院與台灣學生進行傳統藝術表演交流,深具特色的馬頭琴、喉音歌唱、軟骨功及兩位蒙古重量級歌唱家帶來充滿蒙古味的藝術表演。
伴隨著馬頭琴悠揚的琴音,獨特低啞的喉音歌唱,彷彿超低音大提琴,搭配蒙古語獨特的發聲和咬字,帶給台下學生全新的聽覺震撼。
這種源於蒙古西部阿爾泰山脈的「呼麥」演唱形式,其實發出兩種不同的聲音,是一種藉由喉嚨緊縮而唱出雙聲的泛音詠唱技法,發出連續低音的同時,是透過拉緊聲帶產生基礎低音,通過調節口腔形狀和大小、開唇和閉唇以及舌頭移動產生曲調。
|
蒙古文化、體育暨觀光部顧問安可圖亞女士(中)接受國立台灣戲曲學院校長張瑞濱。本網獨家訪談,左為(歸鴻亭攝影) |
而穿著綠色連身傳統服飾的舞者,像一隻華麗的孔雀,手部舞蹈的動作搭配柔軟優雅的身姿,給人另一種蒙古風情的想像;以嘴巴撐起身體,倒立在空中的軟骨功表演者,雙腿繞著表演者的身體揮舞,讓台下觀眾忍不住發出驚嘆。
蒙古的軟骨功體操舉世聞名,在國際各大雜技比賽中屢創佳績,不過風光的背後總有難以想像的辛酸,從小練習不是每個人都撐得下去,練成柔軟度令人歎為觀止,蒙古軟骨功歷經數百年的歲月洗禮,仍是歷久不衰的雜技絕技。
國立台灣戲曲學院校長張瑞濱表示,蒙古共和國的「呼麥」喉音歌唱和軟骨功都是蒙古的國寶,戲曲學院也有學生練軟骨功,希望這些表演能帶給學生不一樣的刺激和想法;這次和蒙古傳藝訪問團交流,是在外交部的引介下促成的,台灣戲曲學院致力將台灣的表演藝術推廣到世界上,讓學生有更多的國際視野,之前有安排學生到大陸、美國等地巡迴表演。
|
5位演出藝術家一起演唱,右一為演奏馬頭琴並能以「呼麥」演唱形式演出的藝術家。(歸鴻亭攝影) |
蒙古文化、體育暨觀光部顧問安可圖亞女士(Enkh Tuya)表示,蒙古的文化部和台灣的文化部一樣是新設立的政府部門,很高興有機會能來台灣做藝術的交流。
在蒙古傳統傳藝訪問團表演結束後,巧遇戲曲學院學生即將進行演出練習,對台灣傳統藝術文化很好奇的他們,寧願不吃飯,也要觀賞學生帶來的京劇表演,團員也紛紛表示,下次有機會,還要再來台灣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