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水的故事" 讓孩子用玩的方式了解水的人文發展
新網記者吳岱穎台北特稿
2013/1/15 下午 06:12:52 / 科技新知
地球表面有71%是水,水佔人體構成約70%的比例,而每人每天平均用水約用掉430瓶600毫升的瓶裝水,由此可見水對人類的重要性;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機日推出「聽水的故事」特展,讓民眾從科學、人類發展、水資源的未來等面相了解水的故事,培養民眾正確水資源永續發展的觀念。
|
「聽水的故事」特展讓孩子用玩的方式了解水的人文發展。(歸鴻亭攝影) |
科教館展覽組策展人林怡萱表示,「聽水的故事」特展從水與人文發展的故事著手,融合環境教育、科學、人文與藝術,和多種與水相關的小劇場及空拍攝影師楊亞祖貝彤(Yann Arthus-Bertrand)以水為主題的影像作品,來說明水如何不斷地塑造、更新與滋養人類生存的土地,以及隨著時代的不同,人類為控制水所付出的努力。
林怡萱說,在展場中設置了許多小朋友可以親自操作的機關,例如現場展示的東方龍骨水車和西方的阿基米德水車,小朋友可以用手使勁地轉動龍骨水車,看著因自己轉動而把水沿著「龍骨」帶往上頭轉動水車的樣子,或是親自上下壓著傳統幫浦,讓水流出來;莒光國小學生羅偉華說,最喜歡一直壓幫浦讓水流出來的設施,看完展覽讓自己對水的事情又多知道了一些。
|
科教館館長朱楠賢說明這項展出讓民眾從科學、人類發展、水資源的未來等面相了解水的故事。(歸鴻亭攝影) |
科教館館長朱楠賢表示,一般相關於水的特展,大多介紹供水、排水及水處理技術等類型來進行,這次的特展則是從人文和水資源永續利用等環境生態面向來介紹水的故事;特展中將介紹水足跡(Water footprint),也就是市面上商品在生產過程中消耗的用水量,讓「水」以成本的概念融入民眾的生活,了解市面上產品產製的背後所耗用的水量,例如一個漢堡的水足跡達到2,400公升,可以供12公升的馬桶沖水200次,藉由水足跡概念的介紹,幫助民眾了解水資源實際使用狀況,以達到珍惜水資源的觀念,甚至是發展出更有效的管理水資源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