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憂鬱症就醫比率低 男性老人愛面子不易就診
新網記者吳岱穎台北特稿
2013/1/24 下午 01:12:46 / 健檢抗老
隨著年紀增長,身體也將跟著衰退,心理上的憂鬱也容易隨之而來,羅東聖母醫院針對老人憂鬱情況做了一份調查,發現台灣至少有31萬名老人鬱鬱寡歡,但就醫的比率不到1/10,呼籲家人多陪陪老人,老人的憂鬱不一定是來自生理,極有可能是來自心理導致身體的不適。
|
台灣老年精神醫學會常務理事黃宗正(右一)強調老人憂鬱比起青壯年的憂鬱狀況複雜的多。(歸鴻亭攝影) |
羅東聖母醫院院長陳永興表示,醫院調查近3年的憂鬱症就診人數,發現老人所佔的比例不到1/10,而男性老人的比例更只占其中的2到3成,顯示老男人因很愛「ㄍㄧㄥ」而不願就醫的現象。
台灣老年精神醫學會常務理事黃宗正表示,老人最常出現的身體不適現象如胸悶、呼吸不順等,常被認為是內科疾病引起的症狀,而忽略可能是從心理因素而引發的可能性,因憂鬱症而就醫的老人中,有3%是重度憂鬱的情況;老人憂鬱比起青壯年的憂鬱狀況複雜的多,有些是因為中風而引起腦部控制憂鬱情緒的迴路不正常運作而引起,可能需要服用抗中風的藥物,而非單純服用抗憂鬱藥物治療,呼籲陪伴在身邊的家人若發現長輩有憂鬱的狀況,及早帶他們就醫。
|
羅東聖母醫院院長陳永興表示老男人因很愛「ㄍㄧㄥ」而不願就醫的現象。(歸鴻亭攝影) |
黃宗正提醒,「疲憊、食慾不佳、身體不適」是老人憂鬱症的3大警訊,當家中長者動不動就喊累,或者經常抱怨這裡痛、那裏痛,很多事情都記不得,看這個不順眼、看那個也不順眼,退縮不想與人互動,甚至沒力氣「宅」在家,就要注意是不是罹患了老人憂鬱症;家人多關心老人的感受、聽聽他們的想法,讓老人把糾結在心中煩惱說出來,不但可以減輕老人的症狀,家庭關係也可得到改善。
董氏基金會執行長姚思遠表示,台灣逐漸邁入高齡化的社會,老人憂鬱的議題需要被大家重視,目前治療老人憂鬱最迫切的問題,就是相關的醫療設備和照護措施需要更新和建立健全的機制,台灣老人憂鬱醫護品質需要再向上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