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高雄好漢玩字節系列(上)-圖形文字與時尚對話
新網記者康 犁高雄特稿
2010/2/2 下午 07:11:48 / 文化藝術
從甲骨文進展到繁體中文,文字除了紀錄的功能,也開始走向一種態度、一種認同。在東方文化逐漸復興,漢字美感被宣揚之時,台灣這個唯一保持繁體教學的國度,擁有了先天上的優勢。
|
"念奴嬌"擷取了永字的撇、點和捺,構成了一種盔甲感受的服裝。(康犁攝影) |
漢字充斥在我們的生活之中,但是,我們可能不知道它是可以玩、可以設計、可以穿在身上的,走進「字娛娛人館」,腳上踏的、手上摸的、眼睛所及的,都將帶領你經歷一場漢字時尚秀。
「字娛娛人館」位於駁二特區C1倉庫,策展人陳佳杏表示,她們想要營造的是一種互動的感覺,讓漢字與時尚之間活潑生動起來。
或許你會以為時尚代表前衛,而連綿四五千年的漢字意味著傳統、古老,但是古時候的結繩記事、象形字體卻是充滿線條且與服飾密切相關的。
在《漢身體互動》這件作品裡,趙家豪從結繩經過象形字,最後到永字八法,依照年代來演化作品,其中永字八法,脫胎於宋詞〈念奴嬌〉的發想,設計者想像如果小喬正要走上赤壁戰場,她會穿著什麼樣的服裝呢?擷取了永字的撇、點和捺,構成了一種盔甲感受的服裝。
另一位合作的動畫家王宗立表示,選擇生物的象形字比較能表現象形文字的特色;他利用一種叫做地投影的技術,以兩台由天花板投影至地面,所以困難點就是兩台的影像要巧妙結合,才能讓觀者有流動性的感覺,讓魚群緩緩地游向服飾,魚鱗化作亮片,魚尾化身成裙襬,以一些有趣的變化,讓人們加深漢字的印象。
有鳥獸,當然也有山水。王安黎模擬水的形態創作了《漢川水》,在這個作品中,他採用「水」字小篆彎曲但規則的曲線來安排服裝圖示。另外,還使用各色珠子、金屬孔環及銅扣,營造水中氣泡的感覺。王安黎表示,這件作品想要表達把水穿在身上的意象,而他也提到,如果水可以模擬,那麼霧、雲、火等應該也是很有趣的嘗試。
|
."女部"以女部首為發想,甕型的結構、流動的線條與男設計師慣用的規格化不同,強調女性走出男性的思維脈絡。(康犁攝影) |
部首也是漢字的特色,藉由解構可以組裝成不同的文字,「糸」這個部首表示「線」的意思,而線是構成服裝的基本體,從這樣的關聯,王依潔創作了《線索》。王依潔指出,「糸」這個部首的象形文字來自一串麻花,在左右加入其他文字後所形成的字,例如:綁、紮、絆、綑、結、繯、縷、繞、繫等,都與服裝有關,也因而她想將服飾設計成可以解構、重新組合的,作品裡頭,運用了拉鍊、粗細線條、不同材質的布料,觀者可以隨自己的觀感隨意改變,簡約的、繁複的,猶如書寫文字。
另一位也以部首為發想的是鄭秋月的作品《女部》。在流行時尚裡研究性別議題已多年,她翻開字典找尋靈感時,發現自己過去的創作都圍繞著一個部首,那就是「女」。因為本身是女性,對於女性在傳統社會裡的束縛特別有感觸,而且她覺得時尚不一定代表追求流行,女性內心的自我覺醒、自我了解也是時尚的一部分。因此,這次創作她以2008年在亞洲服飾會議展出的作品「婧」來作延伸。
「婧」這個字念作ㄐㄧㄥˋ,在展場中與一紅一藍的服飾相互呼應,鄭秋月提到,在華人文化裡,女性穿著藍布衫的歷史相當長久,尤其她所使用的墨藍色,在社會的意識形態裡,更與女性的生命產生密切的地根性。為了強調女性走出男性的思維脈絡,老師以甕的結構、流動的線條來處理服飾,有別於男設計師慣常使用的格式化和基準,而旗袍處的硬頸設計,也象徵著堅忍的態度。
特別的是,服飾上密密麻麻的符號也是一種文字。鄭秋月說,這是一種叫做「女書」的字體,這種字體流傳於中國湖南永定,是女性之間祕密溝通時所使用的文字,書寫呈長菱形,字體秀麗娟細,造型奇特,又稱「蚊形字」。過去女書的字就常常被印製在服飾上,當作緞帶裝飾,這也啟發她的創作靈感。《女部》呈現自我了解的欣喜,也表達女性內斂的一面,給人隨意、不規則但又溫暖的感受。
這些作品都在漢字與服飾之間找到一個共同點—解構。而也是這樣的解構讓兩者互相結合,加深漢字印象的同時,也發現漢字的圖紋帶給時尚創作的新泉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