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攝影博物館專案評估計畫今天起跑
新網記者范詩敏台北特稿
2013/2/23 下午 04:53:12 / 經史子集
「影像就是力量」。世界先進國家都已有攝影博物館,台灣也應有「台灣攝影博物館」。
|
台灣攝影博物館文化學會受文化部委託今日開始進行「國家攝影博物館專案評估計畫」。(歸鴻亭攝影) |
今天台灣攝影博物館文化學會邀請數名攝影學相關領域的學者,在國父紀念館中山講堂展開第一次座談。台灣攝影博物館文化學會理事長莊靈表示,從今年開始,台灣攝影博物館文化學會受文化部委託,進行「國家攝影博物館專案評估計畫」,結合台灣藝術大學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及其他相關研究所學者,進行文化設施評估與建置調查,並提出政策規劃與建議。
實踐大學媒體傳達設計學系教授游本寬提出「台灣攝影博物館」不一定要急迫的成立,也提出了一些省思的觀點:到今天為止,我們自己所謂的「攝影文化」,是否太專注於「攝影展」;若台灣未來幾年成立國家級攝影博物館,不一定會增加太多國際注意力,頂多只是給予國內攝影人一些精神上的安全感。
游本寬建議,應即時參考政府對古蹟的認定方式,即使現在並沒能力對「老照片」進行評鑑,至少有機構,先由民間自行進行「業餘的修復」工作。要讓擁有這些照片的人認識,某些影像是屬於全民文化的「公有財」,就像古蹟的修復一樣,應該非常的謹慎。絕不要以蒐集老相機為優先的攝影博物館,應列為最後才考量的內容。老器材的展示,應配合相關影像成就的藝術教育。
他又說,攝影博物館應該思考如何才能吻合台灣的在地特質以及資源,以滿足在地人在文化、藝術,甚至民間活動的需求為優先。從實務的角度來看,可先從「台灣相關內容」、「靜態影像」、「照片」的專業圖書館開始,亦可考慮歸屬在財團法人國家電影資料館下的某個部門,事先收集必要的圖文資料,打好應有的研究基礎,累積政府、教育機構對影像文化盡層的認知、提升庶民對照片和自身文化關係的了解。
|
台灣攝影博物館文化學會理事長莊靈主持今日的「國家攝影博物館專案評估計畫」。(歸鴻亭攝影) |
文化大學大眾傳播學系副教授胡詔凱則同意國家級攝影博物館建置的急迫性和必要性。胡詔凱表示,現在全台已有的3大美術館在落實攝影的職務上,但呈現空間不足,攝影被邊緣化的窘境。攝影不只是視覺藝術,也是一種傳播媒介,更是一種生活方式。而像中央社、國家檔案局所保存的珍貴老照片,並不能和攝影博物館所聚焦的照片畫等號,因其藝術價值超越政治及歷史的意義。
胡詔凱說,攝影博物館在規劃時,應審慎考量定位、地裡、交通、資源、使用率等等因素,以避免流於蚊子館的風險。以建立指標型攝影博物館為終極目標,現行可從專案計畫(辦公室)的方式,跨部會、跨中央與地方進行整合推動;如若不然,再結合修法,逐步落實指標旗艦型館舍之建設。
國家攝影博物館專案評估計畫從2月起,即將陸續在台灣北、中、南等地區舉辦產、官、學、民的系列座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