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產學合作機制 國科會"產學小聯盟"通過74案
新網記者麻念台台北特稿
2013/3/1 下午 04:19:52 / 產業經濟
國科會推動新經濟的架構,縮小產學落差,推出簡稱「產學小聯盟」的「輔助產學技術聯盟合作計畫」,審查結果今日出爐,共計74案通過,總補助經費將近新台幣1億5千萬元。
 |
國科會推動簡稱「產學小聯盟」的「輔助產學技術聯盟合作計畫」,共計通過74案。(歸鴻亭攝影) |
「產學小聯盟」是創新的產學合作模式,以一個核心技術串連多個業界參與,也是培養產學間更深入合作的重要里程碑。國科會副主委賀陳弘表示,該會在2012年末推出「輔助產學技術聯盟合作計畫」,以縮短產學落差、提升產業界的競爭力,並培養具有產業經驗的高科技人才,這次是從399件申請計畫案中選出74案,每件計畫最多補助新台幣300萬元,總補助經費約達新台幣1億5千萬元,計畫1期以3年為限,國科會最多補助2期。
賀陳弘說,產學小聯盟計畫是臺灣產學合作史上的重要里程碑,除為一對多的創新產學合作模式外,也具有嚴選、嚴格淘汰及學研與產業全面互動等特色,更是為了將來更深入的產業界點對點研發合作的第一哩路。
補助案中通過的74案中,以領域別區分,工程及應用科技領域核定49件最多,其次是生物領域13件。以執行機構區分,國立大學及技職院校41件、私立大學及技職院校31件、中央研究院2件。其中,國立大學執行件數以成功大學最多,私立大學則是元智大學。
 |
自左至右為高雄醫學大學香粧品學系副教授王惠民、南臺科技大學機械工程系暨研究所教授莊承鑫與成功大學建築系教授林憲德。(歸鴻亭攝影) |
通過申請案的高雄醫學大學香粧品學系副教授王惠民「美容化粧品跨領域核心技術平臺聯盟」被選為亮點計畫,他說,將在3年內建置完成國內首創的美粧產品人體試驗平臺,協助業者測試產品性能與安全評估,以科學訴求對抗國外知名品牌,提供消費者選購依據。
南臺科技大學機械工程系暨研究所教授莊承鑫入選的「臺灣光電產業轉型關鍵─滾印技術研發聯盟」,則整合該校、成功大學與中正大學的機械與光電領域師資,開發具抗反射與抗指紋的手機保護膜,預計可替廠商每年增加1億元的營收。
另一項「開創臺灣低碳建築碳排評估之產業鏈─低碳建築聯盟推動計劃」,由成功大學建築系教授林憲德規劃進行目前國內光空喊口號但無具體方法的低碳建築碳排評估工作。
國科會表示,這項「產學小聯盟」的「輔助產學技術聯盟合作計畫」同時建立淘汰機制,以聯盟運作成果與績效作為指標,逐年考核,運作不佳者將中止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