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核大遊行後"核去核從"? 公投決戰點分曉!
新網記者麻念台台北特稿
2013/3/9 下午 11:19:54 / 生態環保
今日滿坑滿谷的老百姓一起上街頭,表達的不只是「反核」民意,已經成為一種守護安全家園的期望。
 |
年輕一代穿著奇裝異服「很有個性」的反核。(劉詩婷攝影) |
反核運動走了30多年,從當初只有一小撮貢寮居民的地方抗爭,已逐漸擴大成對台灣整體核電政策的反思,今日成為台灣反核運動史上最高峰的聲勢,回想社運界這些年的努力,反核不只是一句口號,而是在激烈抗爭中擬聚了無可忽視的民意能量。
目前擁核派與反核派終於在今日正面交鋒進入肉搏戰,過去是雙方互有攻防,此刻卻已達到民意難犯,擁核的政府要員與國年前才為爭取年終獎金動員全部力量在同樣的凱道振帳有辭抗議的台電,這時已不知道縮到那裡去了。
 |
辣妹也「全付武裝」參與反核。(歸鴻亭攝影) |
持平來看這件核電議題,不管擁核或是反核的一方,始終都一直視同水火對抗著,在經濟、環保與未來發展等各種層面上辯證攻防,激烈的程度早已超乎是否公平正義而成為各自選邊的另一種意識型態的戰爭。
 |
連開喜婆婆也「花枝招展」一起反核。(劉詩婷攝影) |
在這場反核耐力戰在今天最高潮的抗爭後,台灣整體核電政策成為跨黨派、跨階級、跨世代必須反思的新公民運動,堅持的反核群眾揮舞著反核旗準備繼續持久作戰,隨著起鬨一起抗議的轉移目標到棒球或總統千金婚宴,低調擁核者則伺機審度情視準備反撲,這場仗仍待公投作為最後決戰點。
這一台灣歷來最大規模的反核遊行,也可以從立場分明兩方的統計數字顯示出來:反核人士表示全台各地共有超過20萬人參與,但代表執政擁核,一直宣稱台灣核電安全無虞的官方警察單位則說人數少於10萬人,加加差不多頂多7至8萬人。
在台灣數十年的民主化過程,公共政策始終是政治籌碼,雖然這次反核遊行看似破除藍綠的截然劃分,有機會讓台灣公共政策去政治化,而這場公民團體與一些文化與藝人串聯對抗有經驗政客為主的擁核廢核對戰,看來兩方不可能真心城意坐下來進行深度的溝通,誰是贏家尚待下回分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