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幹一氧化氮增加有機會有效控制高血壓
新網記者劉詩婷台北特稿
2013/3/20 下午 03:50:19 / 醫療保健
國人的10大死因中,與高血壓相關疾病就有中風、心臟病、血管瘤、腎衰竭等。由高雄榮民總醫院教學研究部教授曾清俊、成功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教授呂佩融、中央研究院基因體中心研究員蕭宏昇組成的研究團隊,今日在國科會召開記者指出,腦幹內一氧化氮含量減少,與高血壓併發有密切關係。
|
高雄榮民總醫院教學研究部教授曾清俊說明腦幹內一氧化氮含量減少,與高血壓併發有密切關係。(劉詩婷攝影) |
根據衛生署統計資料,國人的10大死因中,高血壓排名第9名,但與高血壓息息相關的心臟血管疾病排第2名、腦血管疾病則排名第3、腎臟疾病則排名第10。曾清俊表示,近20年來許多研究都顯示,交感神經的過度活化是各種不同型態高血壓的共同特徵,而腦幹的孤立束核區更是調控交感神經活性的一個重要神經核。一氧化氮(NO)在腦中被認為是一內生性的生物訊息分子,1996年他發現孤立束核中一氧化氮產生增加會顯著地降低交感神經活性與血壓,證實一氧化氮在心血管中,對維持血管張力的恆定與調節血壓穩定起著重要作用。這個研究成果到目前為止被引用次數達218次。
曾清俊說,交感神經的過度興奮似乎是高血壓的特點,他的研究團隊發現自發性高血壓大鼠的一氧化氮的生成量較正常血壓的實驗鼠降低許多。在腦幹中給予一氧化氮合成酶的基因治療,讓腦幹中的一氧化氮產生量增加,自發性高血壓大鼠的血壓就可以恢復正常。顯示腦幹中一氧化氮含量的減少與高血壓的發生有密切的相關。
|
透過對於高血壓成因的了解,未來有可能可以發展出透過改善中樞神經系統一氧化氮生成的藥物讓高血壓治療有新的治療方向。(劉詩婷攝影) |
高醫附設醫院內科醫師何文譽也表示,應用在臨床治療的高血壓藥物大多是為了擴張血管,但此研究證實,大腦內的一氧化氮元素會調控血管的舒張,未來可望研發出可改善大腦內一氧化氮生成的藥物,並發展出新的治療方向。何文譽也透露,將來新的藥物有機會有效控制較為嚴重的高血壓。
陽明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博士生鄭文翰補充指出,當一氧化氮的濃度過高或過低時,交感神經的活性就會上升,進而造成高血壓的現象。更指出高血壓除了自發性遺傳,就是飲食和環境的關係。動物實驗證實每天吃進食高熱量的食物的老鼠,兩週後,體內一氧化氮會減少3倍,血壓會上升20mmHg;所以要適量控制能量與食鹽量,降低脂肪和膽固醇的攝入水平,控制重量(體重每增加12.5Kg,血壓就會增加7~10mmHg)。而長期處於有菸的場所或吸入過多汽機車排放的廢氣,都可能影響一氧化氮的含量。
這項透過了對中樞神經系統中一氧化氮與高血壓發生的相關性的研究,讓學界有機會更認識高血壓的發生成因,透過對於高血壓成因的了解,未來有可能可以發展出透過改善中樞神經系統一氧化氮生成的藥物讓高血壓治療有新的治療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