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兒童是友善醫療首步 兒科醫生態度影響醫療品質
新網記者范詩敏台北特稿
2013/3/23 下午 01:32:42 / 醫療保健
小孩子害怕看醫生,就診時的哭鬧與不安,也讓大人心慌慌。瑞信兒童醫療基金會今天發表兒童友善醫療階段性成果,創辦人吳春福表示,因為自己與孩子相處的親身經歷,深刻體認到當孩子進入醫療照顧中,不只是醫護人員、照顧者、家庭成員特別是病童的兄弟姊妹,其實都必須學習扮演適當的角色。瑞信兒童醫療基金會的創立至今也已11年,期望能夠使台灣成為兒童醫療的理想國,致力改善兒童醫療的軟硬體環境。
|
兒童醫療輔導師方美祈現場示範駐院輔導兒童實況。(范詩敏攝影) |
吳春福說,台灣的兒童醫療是弱勢的一環,醫療環境對於兒童的照顧實在須要獲得更多的關注。瑞信推動兒童友善醫療,記者會中同時也公佈目前全台主動參與瑞信的推動計畫而實施兒童友善醫療的院所,供家長們參考,也讓更多的醫院開始重視友善兒童醫療品質。
他強調,友善醫療並非只是安撫孩童情緒,而是藉由藝術治療、繪畫、繪本故事等等輔助性的醫療,強化醫療行為的專業性、聯絡性、輔導性以及支持性。他也針對兒童友善醫療團隊推動Child Life Special List的職能訓練,目前已推派兒童醫療輔導師方美祈至美國受訓考照。他也透露,瑞信兒童醫療基金會也即將在4月15日頒發兒童醫療奉獻獎。
|
兒科學會理事長吳美環說,兒科醫生的態度很重要,這樣會影響到孩童對醫療行為的恐懼與否,長大成人後的就醫心態是不是夠健康。(范詩敏攝影) |
兒童醫療輔導師方美祈表示,看到就診的小朋友比較沒那麼驚慌,作為友善醫療服務感到相當值得。方美祈也現場示範駐院輔導兒童實況,一邊拿著教學布偶,一邊拿著醫療軟針管、ok繃、砂布和圖卡等示範道具,和小朋友解說示範和複習,讓兒童熟悉接下來要做的動作,這些貼心的步驟流程,就是兒童醫療輔導師安撫兒童恐懼焦慮反應,實際駐院的友善醫療服務。
兒科學會理事長吳美環特地配戴了可愛討喜的胸針,她說,兒科醫生的態度很重要,這樣會影響到孩童對醫療行為的恐懼與否,長大成人後的就醫心態是不是夠健康。所以,兒科醫生這些無形的行為其實是無價的,因為健康的兒童才能開心的長大,並堅強地面對成人後的各種重要的挑戰,也才能成為國家重要的一份子。
兒童藝術治療師林曉萍表示,藝術治療原本屬於精神科相關的範疇,所以在臨床應用上就必須做一些調整,藝術治療可說是擔任第一線的醫療輔導師,更深入地去建構兒童醫療的心理工作。
|
瑞信基金會推動兒童友善醫療,公佈目前全台主動參與瑞信的推動計畫而實施兒童友善醫療的院所。(范詩敏攝影) |
在國外,為了能安撫兒童對醫療行為的抗拒和害怕,友善醫療早已行之有年,瑞信兒童醫療基金會10年來致力推廣兒童友善醫療環境,除了將持續派送專業心理師等相關背景之醫護人員出國培訓,更堅持開創兒童友善醫療的願景。
今天瑞信基金會與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小兒部暨護理部、台灣藝術治療學會,在台大兒童醫院亦共同舉辦了兒童友善醫療成果發表研討會,邀集臨床醫護人員、藝術治療師、在學學生等相關人士參與。針對兒童友善醫療、藝術治療、護理師的友善醫療角色等共有4場報告演講,有興趣民眾亦可上
瑞信兒童醫療基金會官網洽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