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藝會"藝集棒"走向藝文社會企業創新育成扶植目標
新網記者劉詩婷台北特稿
2013/3/27 下午 06:45:12 / 文化藝術
財團法人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繼今年初舉辦的「藝文社會企業發展論壇」,引發了各界對於社會企業營運的關注後,三月份國藝會研擬了「藝集棒─藝文社會企業創新育成扶植計畫」,希望能廣徵具創新思維的藝文團隊,有志於且具有潛力,以「藝文社會企業」模式發展創新方法與永續經營之組織,達成實踐社會創業或社會創新之目標,進而推廣藝文社會企業精神與風氣。
|
財團法人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施振榮說明藝文社會企業創新育成扶植計畫。(劉詩婷攝影) |
國藝會執行長陳錦誠首先點出了藝文界所面臨的市場問題。過去藝文經費大多仰賴政府基金,然而,面對政府資源的日益緊縮,藝文團隊與其要求政府加碼,不如從民間找到源源活水注入。
國藝會董事長施振榮表示,「藝集棒」專案從架構發想、產品研發到實際運作至今已邁入第3年,前2年是在國藝會內部嘗試一些可能性,針對企業福委會的策劃,如售票演出節目、藝文推廣活動、文化旅遊等服務;第3年則要延展及擴大專案的效益與可能性,擬透過提供扶植經費與專業諮詢輔導機制,育誠以文化藝術為核心營運。
|
國藝會藝文社會企業創新育成扶植計畫吸引滿場有興趣瞭解的聽眾。(劉詩婷攝影) |
施振榮表示「社會企業」對人類的文明發展是很重要的,理應積極的去推動。
他提出過去兩年來經常談到的「王道精神」,就是永續經營、創造價值、利益平衡;就價值而言,則提出全方位的「六面向價值總帳論」概念,強調「有形」、「無形」、「直接」、「間接」、「現在」、「未來」等價值的六個面向,此六面向必須要同時平衡發展,長期的總價值才會最高;六面向如果發展不平衡,就會形成價值的「半盲」。而所提出的「社會企業」新思維,即是「為補強人類文明發展中系統性(資本主義與民主政治)的價值半盲文化缺失,以企業經營的思維及價值交換的體系,從事非營利事業之營運,建立營利的模式回饋於社會及參與者,形成生生不息的機制,以建立全方位社會的價值創造的穩定系統。」
談到利益平衡,施振榮表示,利害相關者的利益平衡就是「以一個企業體或組織來說,最重要的利害相關者是客戶,而存在的目的是為了客戶、為了社會需要,不該是單純只為自己的理想,而我們真正的理想應該是要為社會有所貢獻。」
|
藝文社會企業創新育成扶植計畫」希望能廣徵具創新思維的藝文團隊。(劉詩婷攝影) |
他特別強調,「藝文社會企業創新育成扶植計畫」不同於以往的補助業務,而是一項「育成機制」,所以徵求的非短暫一次性的計畫,而是具潛力及創新模式,可達到永續經營的「事業營運計畫」。有別於一般商業組織,這項計畫須設置回饋機制,未來其所創造的盈餘,將不再歸屬或分配為股東的利潤,而是建構一個公共資源永續循環的系統;而與扶植文創產業不同的是,計畫的終極目標並非創造產業產值,「營利」僅是作為「永續公益價值」的工具。
徵件辦法詳情可至
財團法人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網頁瞭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