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到處一窩蜂 伍錦濤舞蹈也編"一窩蜂"
新網記者劉詩婷台北特稿
2013/3/28 下午 10:21:35 / 文化藝術
近年來導過幾齣膾炙人口的音樂劇編舞導演伍錦濤,藉由台灣特殊的「一窩蜂」現象,反思當代社會集體意識背後的焦慮、不安與恐懼,流浪舞蹈劇場將推出台式舞蹈劇場「《一窩蜂》2.0版,伍錦濤表示,這個作品就是希望觀眾能重新找到集體意識與獨立思考間的平衡。
|
流浪舞蹈劇場推出台式舞蹈劇場「《一窩蜂》2.0版。(劉詩婷攝影) |
創團9年,《一窩蜂》是第3部作品,近年伍錦濤主要擔任舞蹈設計,金枝演社、秀琴歌劇團、音樂時代劇場等都是他的合作對象。伍錦濤說,《一窩蜂》是自己長年對台灣社會的觀察。「台灣的一窩蜂現象真的很厲害!小時候是補習一窩蜂,長大後是美食一窩蜂,現在是八卦媒體一窩蜂、整形一窩蜂、文創一窩蜂。我不知道這個世界上還有那個地方,在『一窩蜂』這項能力的評比可以和台灣一較高下的?到底這種一窩蜂現象是生物本能?亦或是人類極端無聊的、膚淺的、盲目的、焦慮和恐懼不安的心理匱乏?」所以他以不斷重覆又快速的機械性動作編創,呈現當代都會生活的重複性和緊張感;同時也配合戲劇性的獨白,凸顯個體在團體中的徬徨與無奈。
他指出,「可能是海島國家,求生存,一窩蜂、輸人不輸陣的心態,表現得特別顯眼。」不提早年的葡式蛋塔的排隊文化,「光是現在你看周遭,處處都是『低頭族』的畫面,也是一窩蜂。」
|
伍錦濤說明如何將社會特殊的「一窩蜂」現象,變成《一窩蜂》舞蹈作品。(劉詩婷攝影) |
伍錦濤表示,每個人雖然渴望不同,卻都不經思考的盲目跟從,終日汲汲於追逐流行,但過多的物質中就是彌補不了心靈的空虛,反而讓精神日益貧瘠,最後甚至迷失自己,而《一窩蜂》這個作品就是要讓觀眾們更有意識的面對自己,而不是有著「跟世界不一樣、我好怕的想法。」
這次的配樂家櫻井弘二也獨具巧思,拆解大家耳熟能詳的兒歌《小蜜蜂》作為音樂主題。舞台設計房國彥則以燈光營造一種破碎、流動又快速變化的空間感;視覺上則邀請到影像設計王奕盛,讓《一窩蜂》2.0版在視覺效果上更加完整。
流浪舞蹈劇場《一窩蜂》2.0版將於3月29日到3月31日演出,地點在國家劇院實驗劇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