鯨鯊野放過程粗糙 海生館遭批形同棄養難辭其咎
新網記者歸鴻亭台北特稿
2013/7/22 下午 05:18:48 / 生態環保
屏東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本月10日野放該館圈養8年的「二號」鯨鯊,但野放後6小時內兩度擱淺,第3次被漁船拖向海洋時已經遍體鱗傷且翻白肚,研判凶多吉少。
|
屏東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館長王維賢(右)被動保團體痛批鯨鯊野放過程粗糙,根本是「棄養」。(歸鴻亭攝影) |
動保團體今日指控,這隻鯨鯊野放過程粗糙,養這麼大才野放,是因為一直在等待新的小鯨鯊進駐,最後無法負荷大鯨鯊飼養,才草草野放,現已下落不明,這不是野放,根本是「棄養」。
立委林淑芬質疑,鯨鯊為何未於2年前就野放,海生館野放工作根本遭負責野放的廠商海景公司牽制,並未按照中研院計畫案審議結果進行,也未依規定在通向黑潮支流的海口港進行野放,更沒有設置中繼站或馴餌訓練。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執行長朱增宏表示,被飼養8年的鯨鯊,早已失去游入深海的能力,鯨鯊野放前,曾透過立委與海生館、海景公司開了多次協調會,建議應先做馴餌覓食訓練,並設置中繼站讓鯨鯊適應再野放,且野放點應在海口港至少二海浬外野放,成功機會才高;但最後的野放點是在屏東竹坑港,結果6小時內2次擱淺,海生館、海景公司根本沒人留在現場評估或進行危機處理。
朱增宏說,二號鯨鯊體長已達7.2公尺,體重3,600公斤,野放後是被漁民發現擱淺通報,海生館、海景公司沒有應變措施,竟想徒手搬動鯨鯊,後來才緊急雇膠筏支援,導致鯨鯊全身是傷、呼吸停止,瞳孔也沒反應。
|
野放時由於鯨鯊2度擱淺,擱淺時又在陽光下曝曬1個半小時,體表被礫石磨擦全身都是傷。(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提供) |
海生館館長王維賢表示,二號鯨鯊經獸醫師李宗賢與詹孟羚評估後證實,身體機能一切正常、健康,尾鰭雖有受損,但無出血、流膿等現象,且已結痂。至於未設置中繼站或馴餌訓練也都經審慎考量,認為技術不可行而沒有執行,唯一忽略的是鯨鯊的豢養習性所導致的擱淺。
海龍王愛地球協會執行長林愛龍則指出,被圈養8年的二號鯨鯊一直在海生館內窄小水缸的繞圈方式游動,根本不可能馬上適應自然光影及判斷海水深淺,若說已做好野放前的健康狀況評估,實在令人無法信服。
王維賢承認,全世界都對鯨鯊習性不了解,野放後牠竟然游向岸邊,「我們打擊也非常大。」在發生野放鯨鯊失敗後,海生館暫時不會再引進鯨鯊。
林淑芬表示,漁業署應提出漁業法修正案,完全禁止人工圈養、展示鯨鯊,並將推動鯨鯊納入「野生動物保護類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