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委會發明"太陽能人型驅鳥器" 減少30%作物受損量
新網記者歸鴻亭台北特稿
2013/9/17 下午 10:56:09 / 產業經濟
小米為原住民部落傳統特色作物,但是小米在成熟收穫前一個月,極容易遭到鳥類啄食,損失最高可達95%以上,造成農民嚴重損失。
|
農委會台東農業改良場推出新的驅鳥利器「太陽能人型驅鳥器」。(歸鴻亭攝影) |
農委會台東農業改良場表示,人工驅鳥是目前驅鳥方式中最有效的方法,但是雇工每期花費高達每公頃39,000元,而且需忍受每日13小時長時間的田間工作,造成經濟或體能上沉重的負擔。
台東區農業改良場今日推出新的驅鳥利器「太陽能人型驅鳥器」,180公分的稻草人背著太陽能板站在田間,不定時晃動綁在手中的導線,拉動遠端鐵片製造100至120分貝的「ㄎ—ㄤ、ㄎ—ㄤ」聲響,驅趕偷吃農作的鳥兒,效果不輸真人上陣,突破農民在驅鳥時,高成本和高勞力的困境,更能增加約30%水稻產量。
|
「太陽能人型驅鳥器」能增加約30%水稻產量。(歸鴻亭攝影) |
農委會表示,這個驅鳥器是利用太陽能板發電,把電能儲存於電瓶,使機器可在田間獨立自主運作,就像是會動的稻草人一樣,不但可以用在小米田裡,還能運用於水稻、蔬菜,最快年底就能上市。
而這種「太陽能人型驅鳥器」,一顆電池早上只要微量的陽光出來它就會啟動,儲存的能量在田區可以連續15天的陰天都不會停止,製造成本約新台幣1萬5千元,申請專利後,預計年底就能技轉給廠商製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