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加至最愛
檢視信箱
進入商場
前往藝坊
 
現在時間 現在時間

Hi, 您尚未登入喔! 會員 登入 註冊

略過巡覽連結

兩代製鑼世家 宜蘭林午林烈旗父子傳承銅鑼美聲


新網記者歸鴻亭宜蘭特稿
2013/10/9 下午 11:01:38 / 經史子集

 不論北管或獅陣的大鑼,花鼓陣或誦經用的鑼,從聲音長遠深沈到短促清脆,銅鑼一直在中國民間戲曲與宗教上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許多藝文活動、廟會開場都少不了它。

宜蘭林午鐵工廠負責人林烈旗(右)傳承父業,製作銅鑼行銷國內外。(歸鴻亭攝影)
 然而,社會變遷,銅鑼製造的行業已非常少見,大部分的藝匠也都轉業,但在宜蘭有一家林午鐵工廠,85%的台灣的銅鑼都出自這裡,目前負責經營的林烈旗表示,他是跟著父親林午學這行技能,一直傳承下來。

 林烈旗談到他的父親,因自幼家庭貧窮,在羅東公學校畢業後就在羅東街一家鐵工廠當學徒,太平洋戰爭爆發後禁止鼓樂,就收購由大陸製造的小鑼加以珍藏及研究,戰後開始製作鐵鑼,直到1961年自海外訂購了一批優質銅片,企圖突破鐵鑼的音質障壁,鎚製起銅鑼打響名號,1985年為雲林縣北港鎮金順聲鑼鼓隊之大銅鑼,直徑長182公分,重160公斤,當時堪稱「台灣第一,世界最大」,他則在1992年為鹿港天后宮的慶典鑄造一面直徑達230公分、重達400公斤的真正全球第一大銅鑼,打破父親生前創下的紀錄。

林午鐵工廠也走觀光工廠的經營策略,讓參觀民眾自己錘製小銅鑼。(歸鴻亭攝影)
 他說,一面銅鑼包括一個鑼面,中間有一個突出的鑼臍,還有與鑼面垂直相接的鑼邊;製作時以鐵鎚不斷地敲打鑼面和鑼邊,使得銅的密度、硬度更高,尤其是大面的鑼,因尺寸超過一般銅片大小,鑼面必須用兩塊銅片焊接,更需要落鎚好幾萬次,搥上好幾天,使得焊接的部份完全密合,隨著鑼面尺寸的大小不同,鑼臍的大小、厚薄與鑼邊的斜度都有不同考量,另外,調音的工作是製鑼人家的專業,一面好的鑼不僅聲音清亮、不渾濁,而且傳音速度又快又長,在表演時可以連續敲擊,鑼音可以綿延不絕。

 林烈旗父親林午在在1987年獲頒「民族藝術薪傳獎」,他則在1995年也得到「薪傳獎」,包括他的兄弟林烈惠、林烈鐘,都是銅鑼師,製鑼62年歷史中,至少己製作上萬面直徑2尺2以上尺寸的銅鑼,行銷國內外,外國訂製包括西藏、印度甚至遠至阿拉伯。

 目前林午鐵工廠也走觀光工廠的經營策略,讓參觀民眾自己錘製小銅鑼,配以小珠串成飾品,還可以在鑼面自己刻上紀念文字或圖形,林烈旗說,林午的老字號銅鑼工藝將薪傳下去,響亮全國甚至世界。
頻道:捐贈贊助 分類:經史子集
專題:歸鴻亭 日期:2013/10/9 下午 11:01:38
關鍵字:宜蘭,林午,林烈旗,銅鑼,羅東,雲林,北港,鹿港,天后宮,薪傳獎

留言版

文章主題
(回覆時可不用填)
姓 名
評 等
    
Email
驗證碼
ABC (有分大小寫)
留言內容

回覆主題
圖片
     

閱讀更多歸鴻亭報導
歸鴻亭報導列表

閱讀更多新網專題
新網專題列表

閱讀更多新網新聞
新網新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