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加至最愛
檢視信箱
進入商場
前往藝坊
 
現在時間 現在時間

Hi, 您尚未登入喔! 會員 登入 註冊

略過巡覽連結

尋覓藝術30載 洪美玲"尋道"從崎嶇險峻到平坦延伸


新網記者范詩敏台北特稿
2013/10/15 下午 10:19:46 / 文化藝術

 洪美玲的藝術道路如今走來已逾30年,30年來畫了許多大大小小的「道路」,她謙稱自己沒有太多豐富的想像力,但其色彩和造型卻生動人心。「尋道-洪美玲個展」10月16日起到11月24日,在台北市立美術館地下一樓E區展出。

1986年回國後,面臨失業危機,洪美玲仍以正面的態度來面對創作,色彩仍然保持鮮亮明快,反映出世事如何,生命總有出口。(范詩敏攝影)
 誤打誤撞考進國立藝專(今國立台灣藝術大學),洪美玲在此之前未曾接受過正規繪畫技法訓練,從無到有,一路上跌跌碰碰,卻逐漸琢磨出自己的路子,她說,藝術就像一種另類的修行,「尋道」系列就好像藝術之途的磨練歷程,時而艱苦,跨越瓶頸後,又見柳暗花明又一村。洪美玲的作品都以編號來命名,記錄著人生高低起伏的種種過程。

 她表示,自從接觸繪畫之後,逐漸培養出自己的興趣,甚至遠赴美國舊金山藝術學院(San Francisco Art Institute)攻讀,發現國外的藝術訓練和國內截然不同,度過灰暗的適應期,所幸一路上受到鼓舞,才能重拾信心。

 1986年學成回國,又逢畢業即失業的窘境。失意的心情反映在〈尋道23號〉,畫面堆砌著錯綜險峻的山岩,滿佈陷阱的龜裂路面、下塌的窟窿及大大小小的落石散落四處,但卻以粉紅色系來表現。洪美玲指出,起初在畫這件作品的時候,受到心緒影響,充斥著黑暗的色系,但不知怎麼的,畫著畫著,心情逐漸平復,顏色也變得更鮮亮。即便人生未必事事順心,她的作品卻永遠充斥著希望,畫面中的道路,蜿蜒崎嶇,總看得見生命的出口。

洪美玲的創作雖以「道路」為題,其實反映更多藝術家自我淬鍊過程中的內心反照。(范詩敏攝影)
 因此,洪美玲所尋之「道」、所繪之「道」,乍看似是山水,實是創作者心境的反映。米羅(Joan Miro)曾提出「少即是多」(less is more)的理念,意指藝術家應試圖化繁為簡,才能傳達更深的造型意涵。歷經幾10年來的磨練,洪美玲畫面上的道路也趨於寬闊平坦,少了許多菱菱角角的幾何結構與險峻的場面,反而增添圓滑的線條以及往高遠之處的無盡延伸。

 洪美玲的作品充斥方塊及符號描繪出如似幻般的風景,畫面中也運用中國水墨皴法紋理的山巒景緻;洪美玲將心之嚮往寄予繪畫,尋道於山川水澗之中,畫面構圖常來自於她潛藏心底記憶的花蓮山谷,與東海岸蜿蜒的公路景象。
頻道:捐贈贊助 分類:文化藝術
專題:范詩敏 日期:2013/10/15 下午 10:19:46
關鍵字:洪美玲,美術館,舊金山,花蓮,東海岸

留言版

文章主題
(回覆時可不用填)
姓 名
評 等
    
Email
驗證碼
ABC (有分大小寫)
留言內容

回覆主題
圖片
     

閱讀更多范詩敏報導
范詩敏報導列表
"阿斯匹靈國際聯展計劃"探索旅行各種方式
文化藝術 2013/12/27 下午 08:31:29

閱讀更多新網專題
新網專題列表

閱讀更多新網新聞
新網新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