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館展"遊河日誌" 藉藝術行動保護樹梅坑溪
新網記者吳青蓉台北特稿
2013/10/22 下午 05:02:58 / 生態環保
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今日起推出「遊河日誌-從樹梅坑溪走來」特展,藉由一群藝術家及當地團體為保護樹梅坑溪奮戰,凸顯人類對河川的漠視、恣意破壞,以及汙染,並透過藝術學習和行動實踐,喚起民眾落實行動、愛護河川生態環境。
|
科教館「遊河日誌─從樹梅坑溪走來」特展,由教育部終身教育司司長熊宗樺(左三)、科教館館長朱楠賢(右二)、竹圍工作室助理總監李曉雯(左一)及策展人楊智富(右一)進行揭幕儀式。(葉婷娜攝影) |
科教館館長朱楠賢表示,樹梅坑溪位於台灣北部,為淡水河的支流,當地人慣稱「大坑溝」,隨著河川的整治、加蓋,以及週邊畜牧業、家庭污水的污染,使得樹梅坑溪失去原來美麗的面貌。
他說,一群藝術家及竹圍當地團體為搶救樹梅坑溪,發起了一連串的關懷行動,邀請竹圍地區的居民加入,藉由追溯樹梅坑溪,探討地方因不當發展而造成環境及生活品質逐漸下降時,如何透過藝術學習和行動實踐,一起重新認識這塊土地,重新勾勒一個理想的生活藍圖。
|
文昌國小小朋友一同參與「遊河日誌─從樹梅坑溪走來」特展活動。(葉婷娜攝影) |
朱楠賢指出,身為環境教育設施場域,對於環境教育的落實與深耕責無旁貸,「遊河日誌-從樹梅坑溪走來」特展將樹梅坑溪環境藝術行動經驗轉介到科館館,期盼能從人與水、人與土地及人與人三大面向來關懷我們所居住的環境,達成「串聯在地資源,建置環教平臺」的永續環教目標,並教導孩子環境教育不是只有在書上,而是要親身體驗、探索,才是真正的了解。
「遊河日誌-從樹梅坑溪走來」特展為了啟發民眾反思,特地反向規畫,從溪水下游的髒亂作為導覽的開始,在入口處運用130個國小淘汰的廢棄課桌椅製成下游涵洞的意象,帶領民眾體驗中游因豬舍、工廠與住宅區,讓溪流變成惡臭之水,再回到溪流上游,看看「樹梅坑溪」原本乾淨的清流之美。
這項展覽展期自102年10月22日起於科教館3樓西側探展區展出,民眾只要憑常設展門票即可參觀,歡迎老師與家長帶著孩子前來觀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