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市史博館"美國人在南台灣足跡" 彷彿回到50年代
新網記者康 犁高雄特稿
2010/3/18 下午 05:18:19 / 回憶紀念
50年代貧窮的台灣如何與富強的美國牽連?高雄市歷史博物館今天下午舉行「美國人在南台灣的足跡特展」開幕式。用文物、老照片、訪談記錄等,告訴我們當時中美交流的種種圖像。
|
國立中山大學校長楊弘敦、高雄市長陳菊和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處長司徒文等貴賓都蒞臨參觀,一起回顧1950年代中美交流的種種圖像。(康犁攝影) |
1950年韓戰爆發,在中共參戰的情勢下,台美關係重新緊密起來。台灣在與美國簽署協防條約後,美軍來台建立國防部以外的軍事指揮中心,因而促成美國文化和台灣人民的衝擊和交流。
這次展覽以「美援」為主題,展示1950-80年代,美國在南台灣留下的文物、照片,並播放11位經歷那個時代的各界人士訪談記錄,讓我們更深入瞭解物質、精神、文化層面的影響。
市長在致詞時表示,看到展場的麵粉袋,讓她想起當時街上人民穿著麵粉袋製成的褲子的情景。而高雄港做為一個國際港口,也曾扮演美國軍事顧問團後援的重要角色,香蕉棚、鹽埕區的酒吧以及異國戀情,都為港都增加多元文化的情調。藉由此次展覽,她希望大家能記得那個合作的年代,並朝世界一家的方向前進。
|
高雄市長陳菊和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處長司徒文一起聆聽古董點唱機的悠悠樂曲。(康犁攝影) |
司徒文感謝美國眾議員萊思特渥夫為此特展書寫的短簽,渥夫是台灣關係法主要起草人之一,這項珍貴的簽署文件,讓我們能夠一窺當時美國多面向經援台灣的情形。
此外,這次特展還展出一台內有30片黑膠唱片的古董點唱機,這是當時左營美國軍事顧問團所遺留下來的,經過三十年載,點唱機依舊運轉如初,只要按下一個按鍵,50年代的樂曲立刻漂盪出來。
「美國人在南台灣的足跡特展」即日起展至7月4日,展覽包括美軍軍艦上拆解下來的器物、前總統李登輝被選為美援培訓農業技術人員之一的名單文件、宣傳口腔衛生的「美齒小姐」選拔記錄等,歡迎民眾到高雄市歷史博物館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