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村與藝術創作是否適用一般績效評估標準
新網記者范詩敏台北特稿
2013/11/30 下午 09:26:26 / 文化藝術
台灣具有許多在地而多元的獨特性質,這種兼容並蓄的島嶼文化如何能被自我認同,被加深強化,並跨出步伐在國際中綻放異彩,值得深思。
|
竹圍工作室負責人蕭麗虹表示,希望大眾能關注藝術能對生活、對社會所帶來的正面效益。(范詩敏攝影) |
竹圍工作室負責人蕭麗虹表示,希望媒體和公部門能讓大眾理解,藝術對社會發展的重要性,尤其在文化傳承、社會永續、生態保育和經濟環境上,在未來的趨勢創意即將引領世界,因藝術家可以誘發科學家更多思維及想像力。而台灣的社會環境、公部門的各項政策,是否能提供藝術家良好的創作環境?國家政策是否能支持藝術家完整發展其創作品質?她也希望大眾能關注此議題,讓藝術家能全心追尋自己的理想。
蕭麗虹說,倘若回歸藝術村的本質及定位,應當是激發及支持藝術家創作的場域,屬於創作鍊的前端,並無法以量化的指標來評定,更難以以其他生產線上的效率性來加以規範。比方公部門的評定指標包含參觀人數,而並非所有藝術家都能夠接納民眾參觀創作過程,甚至有些藝術家必須獨自閉關,所以創作環境的磁場會影響藝術家的創作。
她指出,今年春天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表聲明,指出2015年後文化藝術對國家永續發展將日益重要,故當思考藝術的本質是否只是市場上的交易,還是能協助社會的永續發展。政府應站在督導和輔導的立場,重新思考目前的評估制度,否則藝術工作者可能會在消費性及市場價值的評估標準中被消耗,偏離創作初衷,耗損創作能量。
|
文化部藝術發展司副司長黃素貞表示,文化部針對藝術村補助加碼,另外,今年計畫送件時間較早,詳情可至文化部網站查詢。(范詩敏攝影) |
文化部藝術發展司副司長黃素貞表示,文化部自成立後,亦關注藝術村的相關補助計劃,除了原有的補助外,如有參與國際連結、邀請國外藝術家駐村,另加碼經費挹注,也逐漸把補助標準放寬,至於參觀人數是否成為結案報告的參考指標之一,她說,其實文化部看的是計劃是否合乎補助要點。今年因預算加碼,故委託國藝會至受補助的21個藝術村訪視,並非打分數,而是要了解各藝術村是否按照計畫執行,如有更佳的成果會更好,若未全然按照計畫執行,亦可保留解釋的機會。另外,今年藝術村的補助提早,各單位可於12月1日到12月31日送件。
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獎助組總監洪意如則指出,她在2009年到阿姆斯特丹的一個相關機構裡,曾看到全球藝術網絡地圖,其中台灣僅有3個,希望營運管理者能和國際網絡多進行連結。另外,在國藝會的專案補助中,有些需要5到10年才能逐漸看出成效,因此她認同藝術村能帶來的社會價值,不過也盼望看到藝術村的營運面可多考量。
亞洲大學藝術館副館長蘇瑤華說,藝術村能針對獨立創作者給予支持和協助,如何能讓各個支持的網絡能相互連結是一個重要方向,藝文生態圈缺乏溝通,必須有具有研究能力的中介者將創作現場的需求,轉譯成可執行的政策,讓政策執行面或藝術創作面都能達到雙贏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