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陳奇祿心願 "臺灣風土"出版珍貴史料再現
新網記者范詩敏台北特稿
2013/12/3 下午 05:40:12 / 經史子集
繼2010年完成出版17世紀大航海時代的重量級荷語臺灣文獻《熱蘭遮城日誌》完整出版後,臺南市政府今日宣布正式出版《臺灣風土》全輯四冊重新出版,全文150萬餘字,集結百名中日學者撰寫有關臺灣珍貴史料,可謂臺灣研究的重要文獻。
|
《臺灣風土》全輯四冊,全文150萬餘字,由臺南市政府支持,臺南市文化局編印完成。(范詩敏攝影) |
臺南市長賴清德表示,《臺灣風土》專欄是臺灣人類學家陳奇祿在民國37年至44年間,於公論報主持的雙週刊專欄所編,共出刊195期。內容涵蓋臺灣歷史地理、風俗文物、掌故軼聞、宗教、藝術、語言、謠諺、思想哲學以及漢詩作品;陳奇祿是第一個研究臺灣原住民的學者,因此這些文獻對於了解臺灣過往歷史,更顯彌足珍貴。
歷時2年的編纂,由作家林佛兒與退休教授李若鶯擔負重任,林佛兒說,看到91歲的中研院院士陳奇祿心心念念的就是要重新整理這批文獻,心覺感動,即使先前文建會無法協助出版,也要費盡萬難重新出版。
|
林佛兒歷時兩年,終於把塵封已久的《臺灣風土》重新出版。(范詩敏攝影) |
談到認識陳奇祿的因緣際會,林佛兒說,當時企劃《鹽分地帶文學》雜誌時,登門拜訪陳奇祿為該雜誌寫刊名墨寶,陳奇祿表達希望將當時留存的《臺灣風土》專欄檔案複印於世。因為民國44年公論報的《臺灣風土》專欄停刊後,這些記載著當時傑出學者專家的文史論述隨著時移境遷,逐漸淡忘於世人的記憶中,但這些學者專家所累積下來的珍貴在地人文觀察,卻開啟本土文史研究的重要先聲。
雖然政府重視中華文化的傳承與推廣,但林佛兒認為,源自臺灣母土的文化更不可棄,這套書所收錄日治時代日本學者對臺灣的研究紀錄,當時以日文撰述,陳奇祿開始以中文編篡,提供了很好的文獻銜接。他說,以往的學者為了研究臺灣史,只能到圖書館逐字抄錄,可見此套書在臺灣研究有多大意義。他也勉勵年輕人多閱讀此書,才能了解自己生長環境的人文風情。
陳奇祿是臺南將軍人,本來是主修政治、副修經濟的學人,主編《臺灣風土》,更讓他成為人類學學者。《臺灣風土》中也刊錄許多有關臺南早期的地方掌故、風俗民情,在作家林佛兒建議下,臺南市政府文化局長葉澤山於縣府時代即有意重新出版,臺南縣市合併後,文化局也正式啟動《臺灣風土》編印計劃。
《臺灣風土》全書共四巨冊,分「文獻與歷史」、「考古與原住民」、「民俗與民間文學」、「漢詩與旅記雜文」等4部,將陳奇祿親自提供的舊報珍藏,重新翻攝、打字、整理,其中諸多破損難辨之處更多方校正比對,終告問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