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柏林探討自我與土地 當代美術館展"我在這裡"
新網記者葉碧琦台北特稿
2010/4/30 下午 06:19:07 / 文化藝術
楊柏林個展「我在這裡」今(30)日至6月6日在當代美術館展出,其中直立於當代館廣場、高達四層樓的充氣雕塑更以台灣為原型,忠實傳達楊柏林對台灣與自然的熱愛。
 |
楊柏林今日起在當代美術館展出時談論創作靈感。(葉碧琦攝影) |
這次「我在這裡」將展出三件作品,包括「我在這裡」、「你是誰」與「東京121北緯25國際能見度」,皆以身分認同以及土地思維兩大議題為主,探討自我與土地的感動。
台北當代藝術館館長石瑞仁表示,雖然楊柏林因著家庭環境,並未受過正式藝術教育,但他以自學的方式將熱情與創意轉化成令人激賞的作品。從銅、木雕塑到公共藝術,這次楊柏林運用當代藝術館的大型空間,不僅要與空間對話,與民眾溝通,也是一種自我挑戰。
 |
楊柏林大型軟雕"我在這裡"。(葉碧琦攝影) |
楊柏林認為,成為藝術家同時也能夠看到世界,並以自身為起點並思考大環境。
他表示,許多創作靈感皆來自他在雲林鄉下的童年回憶,如展覽主題「我在這裡」,便是來自於幼時與祖母的對話;當與母親在海邊刮牡蠣受傷時,手指的血與昏紅的夕陽讓他體會到與天空的對話。
而此次展出最受人矚目的大型軟雕塑「我在這裡」,本著台灣島嶼的輪廓,將正反兩面各結合苦瓜與地瓜的外貌,呈現甘苦合體的土地精神。另外並展出大型裝置作品「你是誰」,以現代塑膠掃把與手編竹掃把呈現對不同族群與意識的意象。
出生於台灣雲林縣的楊柏林,國小四年級即決心成為一位藝術家,未曾受過任何正式藝術訓練,發揮強烈的自學精神,從自然環境和個人記憶經驗取材,創作出的雕塑品不受限任何流派或藝術類別,各類材質包括木材、石頭、不鏽鋼都是創作的材料,作品散見於台北總統官邸、華山藝術特區、板橋火車站、新竹科學園區、高美館園區、大學校園以及民間新住宅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