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音.異" 北美館推出法國里昂聲音裝置展
新網記者歸鴻亭台北特稿
2010/6/3 下午 07:36:21 / 文化藝術
藝術在今天的台北市立美術館不再只是造型,讓視覺、音樂、科技等元素跨界結合,成為「一場表演、一個展覽」。
|
"此時此地"是一組大型聲音模組裝置,由43塊尺寸不一的聲學玻璃板以及兩顆玻璃水晶球,貼連蜂鳴器及電線,當玻璃振動所發出的清脆聲響,透過喇叭放大音量,直接連接與電腦計算的流水聲音背景。(歸鴻亭攝影) |
北美館今天起,推出法國里昂國立音樂創作中心(GRAME)聲音裝置展《形、音、異 Mobility、Sound and Form》,運用這個數位時代的嶄新裝置,讓欣賞者從聆聽聲音去感受形體,打破時空限制,觀眾與裝置展覽環境的互動就成為一場表演、一個展覽。
該館展覽組代組長吳昭瑩表示,北美館過去從未展出類似展覽,這是須要創作藝術家與工程師、程式設計師與技術開發人員共同合作的作品,結合各種多向度的藝術呈現,啟發觀賞者五官的感受,探索出一個全新的藝術領域。
吳昭瑩指出,GRAME團隊佈展時間花了五個星期,依據北美館一樓館場的空間結構、建築本體與環境對於聲音的接納性,展出由GRAME所製作,共13件聲音錄像作品。
|
策展人詹姆斯.吉魯東介紹聲音裝置展的奧妙。(歸鴻亭攝影) |
這展覽是由GRAME創始人之一詹姆斯‧吉魯東(James Giroudon)擔任策展人,他指出,從20世紀荀伯格(Arnold Schoenberg)解構音樂的語彙開始,聲音藝術就跳脫傳統對音樂的定義,發聲的材料走入一個新的領域,新的思考方向促成創作產生無限的可能性,從此追尋出聲音與其他藝術的交流與碰撞,各種素材因此產生新的藝術表現。
詹姆斯‧吉魯東表示,這些跨界藝術作品,融合舞蹈、音樂、聲音、視覺、空間裝置等多向度的藝術形式,藉由實體呈現的視覺造形作品,更深一層次地探索音樂隱形於空間中的流動軌跡,希望觀眾置身在展覽場域時,將不僅是「觀看」影像裡的律動、姿勢、色彩變化,同時需要「聆聽」每一件聲音裝置的編曲或配樂,在加入電子數位科技而激盪出充滿變化的視聽感受。
打破時間、打破空間、無限延伸聲音的創作空間,這個名為《形、音、異》聲音裝置展今日開展至8月15日,觀眾可免費參觀,看展從觀看還要聆聽,聽展場發出各種聲音,也可讓聲音被展場麥克風吸收進去後,經過電子轉化,變成展場的表演素材,參與觀賞這個展覽時不只是觀眾,也成為一個表演者。